2025 年 7 月 23 日,虎丘景区花神庙内绿意葱茏、雅韵流淌,苏州旅游职业学院文化旅游研究院主办的 “2025 虎丘山盆景技艺弘扬活动” 在此圆满开展。这次活动,如一阵清风拂过盆景艺术的园地,让苏派盆景的千年匠心在虎丘的灵秀山水间愈发璀璨。
活动现场星光熠熠,苏派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继强老师、苏州旅游职业学院苏派盆景非遗工作室名师胡建新老师、留园王剑文老师、拙政园陈琦峰老师、苏州旅游职业学院文化旅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施伟萍教授、谢兰曼副院长、陈太钟副院长、王怀岑副院长、马忆君老师,联合国NGO太平洋地区发展与教育组织融媒部副部长栾新秋老师以及 “走遍苏州AOS” 负责人屈卫强老师等嘉宾齐聚一堂,共话苏派盆景的传承与发展。
一、指尖生雅韵 苏派技艺绽放光彩
苏派盆景,是苏州这座江南古城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其技艺之精湛、意境之悠远,令人叹服。活动中,由施伟萍教授担任主持人,各位专家老师倾囊相授,为在场观众揭开了苏派盆景的神秘面纱。苏派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继强老师率先登场,现场演示了盆景制作中 “攀吊拉扎” 的基本技法。王老师着重阐释了 “粗扎细剪” 这一核心理念,他强调,制作盆景应以剪为主、以扎为辅。 “一个优秀的盆景作品,从不起眼的毛坯开始,往往要历经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精心培育才能最终定型。” 王老师的话语中满是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这漫长的时光里,凝聚的是制作者那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的匠心。
苏州旅游职业学院苏派盆景非遗工作室名师胡建新则分享了著名苏派盆景大师朱之安的故事。 “朱之安大师一生与剪刀为伴,即便到了八十多岁高龄,视力已然下降,却依旧能凭借着数十年练就的娴熟技艺‘盲扎’,那份对盆景艺术的热爱与坚守,令人动容。” 胡老师感慨道。他还提到,在日常教学中,棕丝蟠扎技法颇具难度,且制作耗时漫长,这就需要学生们沉下心来,培养强大的定力,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
留园王剑文老师将话题引向了盆景的养护与修剪,他表示,苏派盆景的修剪紧扣 “古朴典雅、层次分明” 的风格,通过 “粗扎定骨、细剪塑美” 的手法,让每一盆盆景都展现出独特的意境,仿佛是大自然的缩影,却又比自然多了一份人工雕琢的精致。
拙政园陈琦峰老师则聚焦于四季的盆景养护:春季注重 “促”,全力促进盆景生长;夏季着力 “保”,确保盆景在高温中存活;秋季侧重 “蓄”,为盆景积蓄充足养分;冬季则专注 “养”,悉心养护根系与树势。此外,他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病虫害防治办法,为盆景爱好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薪火永相传 培育传承新生力量
苏派盆景的传承,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苏州旅游职业学院文化旅游研究院谢兰曼副院长在活动中介绍了苏派盆景制作技艺传承的创新做法。她提到,学院实行 “1+1+x” 双导师教学模式,即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将学生输送到各个企业单位中去,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谢副院长强调,教学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和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将苏工苏作那份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深深融入到培养方案中,让年轻一代真正理解并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次 “2025 虎丘山盆景技艺弘扬活动”,不仅是一场技艺的交流盛会,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之旅。在虎丘的见证下,苏派盆景的种子正悄然播撒在更多人的心中,相信在各位专家老师的引领与年轻一代的努力下,苏派盆景这颗江南艺术明珠,必将在时光的打磨中愈发璀璨夺目。
(作者:朱老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