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入伏。
一般说来,入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闷热的日子。朋友相约进山,休闲避暑。
上午出城,一路向东。
路两边的草木,不知何时浓密苍翠起来。驱车郊外,如行舟江南,满目的绿,似溅起的绿色波浪,层层叠叠荡漾开去,让人心醉。
路边是层层苍翠的草木,天上是漫天奔涌的白云,层层叠叠、叠叠层层、叠加推进成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动画片般的幻境,又像宋代天才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慢慢展开的青绿山水画卷。
人们印象中苍凉的塞北,在入伏的日子,没想到竟然有如此出人意料的美好。
入伏的塞北,并不热,穿长裤半袖还有些冷飕飕的。
东行,东行,再东行……北拐,再拐,就进山了……好一片幽静的山林。
停下车,一片片大树撑起蓝天白云,蓝天白云覆盖着一片片大树,眼前的景色,优美中充盈着壮丽,壮丽中含蕴着优美。
选一处敞亮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茶博物馆的茶艺师为大家斟上馨香的好茶,大家的话题便如茶香徐徐展开——从当下的生活,谈到我们活着的理由,深入到活出生命的意义……从“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谈到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从维克多·弗兰克尔又转到六祖慧能、明末高僧藕益、憨山,从西方聊到东方,从东方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从318万年前的人类的祖先“露西”联想到女娲造人,又论及上帝与宇宙,复而回到现实生活的饮食与健康……现实、历史、人与自然在不知不觉中融为一体。
随车带来的西瓜、香瓜、蟠桃和山林里的“施主”奉献的山杏、菜品滋润着大家的口腹,大家的思绪也多了几分果蔬的香甜、泉水香茗的清冽、青山白云的野逸……入伏的山林,在时空无穷无尽的亘古绵延中,定格出一段清幽的情趣。
此次入山,有两个娃娃随行。一位伯伯为孩子们捉到一只鲜绿如玉的蝈蝈,顿时热闹起来。不是两个孩子逗引蝈蝈的热闹,而是……两个孩子好像忽然变成了三个孩子,孩子们给蝈蝈喂香瓜,蝈蝈竟然吃得有滋有味,很快和两个孩子亲密无间、打成一片,蝈蝈在孩子们手上漫游、衣服上攀爬,表演洗脸、舞须,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和孩子们交流着,似乎给他们讲述广袤而神秘的田野,描绘草木泉石间的种种妙趣。孩子们专心地领略蝈蝈的童话世界,有时会被它的夸张举动逗得一惊一乍。蝈蝈变成了孩子中的一员。这也引发了大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回忆遥远的故乡,回忆儿时捉虫鸟、抓鱼虾、燎麦、炸豆、烤红薯、烤土豆、割草、种地、养猪、养羊、做粉条、吃生茄子的诸多往事,以及许许多多古老而神秘的乡情民俗。这时候大人也变成了孩子,仿佛回到了童年。
入伏入山,我们走进山林,山林也走进我们的内心。我们栖息盘桓于山林间,山林也栖息盘桓于我们的心神里。此时,我们成为山林的一部分,山林同时以其自然纯朴的美好成为我们“心心相印”的朋友。
这次郊游,入伏的山林成为我们美好的记忆。
(作者系内蒙古民进开明画院院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