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同心筑梦”2025年澳门青少年甘肃行走进甘肃省博物馆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7月24日上午,“同心筑梦”2025年澳门青少年甘肃行来到甘肃省博物馆,来自澳门培正中学等7所中学的30名师生依次参观了“甘肃古生物化石”“甘肃彩陶”“丝绸之路”三大常设展览,在“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黄河文化的厚重与丝路精神的多彩,完成了一次跨越亿万年、纵览文明史的深度研学之旅。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以地球生命演化为主线,分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单元,透过“马门溪龙”“黄河古象”等镇馆标本,系统展示了甘肃境内从寒武纪海洋到第四纪草原的生命演化史。
走进恐龙厅,长近9米、高3米的“甘肃第一龙”——禽龙骨架巍然矗立。这具2002年自肃北发掘的标本,保存度达65%,其四肢着地、长尾后伸的装架姿态,依据最新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采用,被誉为“中国第一禽龙”。一旁的亚洲最大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以及巨龙类1.47米的巨型腿骨,更引得同学们连连惊叹。
走进“甘肃彩陶”展厅,欣赏距今8000—3000年的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彩陶精品,聆听彩陶纹饰背后的史前生活与信仰。该展览以时间为轴,精选5000年间大地湾文化至沙井文化的代表性器物210件。舞蹈纹盆、旋涡纹尖底瓶、神人纹壶……红黑相间的纹饰或写实、或抽象,记录了先民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的观察与崇敬。彩陶雄浑的线条与绚烂的色彩,令澳门师生连连驻足拍照。
“丝绸之路”展览以“前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后丝绸之路”为逻辑,通过青铜器、简牍、丝织品、唐三彩等近500件(组)文物,系统呈现甘肃在东西方交流中的枢纽作用。特别是展出的铜奔马、仪仗俑、敦煌写经、波斯釉陶等文物,串联起了从长安到罗马的千年商贸与文化交流图景。同学们惊叹于铜奔马的矫健身姿,更在互动屏前模拟重走丝绸之路,体会“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
甘肃的化石、彩陶和丝路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离开博物馆,大家不禁感叹这不仅是一次知识之旅,更是一次心灵回家之旅。
“通过展览,对古人的生活、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有了更多的认识。”来自澳门镜平中学的高二学生黄俊文说,丝绸之路展厅内张骞出使西域的雕塑令他记忆犹新,“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十分壮观,让人不自觉想到汉朝繁荣的景象以及出使西域的情形。”他还说,透过博物馆可以体会到,甘肃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甘肃的文化也很包容,而且甘肃人也特别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多元的、包容性很强的地方。
据悉,本次“同心筑梦”澳门青少年甘肃行还将赴张掖、敦煌等地,进一步感受丝绸之路的多元与包容。
(中国甘肃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