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大家寻宝云冈石窟,全程游览路线奉上。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始凿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昙曜五窟
云冈石窟是中国首个皇家主持开凿的石窟,开启了东西方艺术融合的"云冈模式",记录了佛教中国化的关键历程,在参观前可先到大同市博物馆了解北魏历史背景,游览效果更佳。

一定记得提前网上预约购买门票。
接下来我会带大家沉浸式游览景区,来感受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石窟群(篇幅有限放不了太多图和文字,一定要亲身体验现场感受)。

昙曜广场

昙曜广场
眼前这座广场是进入景区之前的一座广场,叫昙曜广场,是为了纪念开凿石窟的昙曜大师而建,现代建造的。
石窟始建于公元453年的北魏时期。佛教高僧昙曜来到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刚巧遇到文成帝的车队,他的袈裟被马咬住。文成帝认为这是“马识善人”,便对昙曜以师待之。昙曜建议在武州山开凿造像,弘扬佛教,此议正合文帝之意,于是文帝下旨令昙曜开凿石窟,从最初建造的昙曜五窟开始,揭开了云冈石窟营造的序幕。

礼佛大道

纯铜打造的菩提树
我们通过昙曜广场就可以进入这条礼佛大道,也是在08年景区扩建的时候修建的,虽是现代产物,但也非常的用心和震撼,礼佛大道的尽头是由一棵纯铜打造的菩提树,周围雕刻着帝后礼佛图。


再继续往前走的话,就是现代建造的一座寺庙灵岩寺,可以步行过去到云冈石窟,从入口到第一窟走路10分钟就到了,也可以坐摆渡车直达石窟。

通过这座昙媚造像碑走上台阶,我们就来到了云冈石窟的核心地带。

整体布局是自东向西,编号从1到20,共20窟,当然这个和开凿年代无关,更多的是为了方便我们的参观。
前面就是第1窟和第2窟,第1、2窟为一组双窟,这组石窟风格统一,规模相当,一起进去欣赏下。



第1窟石鼓洞
这是第1窟石鼓洞,这与佛经中记载的须弥山的造型特别相似。

第2窟寒泉洞
第2窟寒泉洞,宝塔底部矗立在大地之上,顶部则连接着宇宙神山须弥山。

前两座洞窟也只不过是开胃小菜,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这座是3号、4号洞窟。3号窟是所有洞窟中体量最大的一个,窟内未完工,后壁的主佛像高达10米。
洞窟最上方的长方形孔洞推测是固定建筑的,后来毁于战火。

木桥
进入到洞窟内,我们会先经过一座木桥,木桥两侧是考古发现切割取石的笔迹。

三号窟内

3号窟“西方三圣”
穿过洞口进入到洞内,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中间一座阿弥陀佛,施无畏印,左侧大势至菩萨,右侧观音菩萨,组成“西方三圣”,非常的震撼人心。
3号隔壁就是4号洞窟塔庙窟。北魏晚期,随着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石窟的大型皇家工程逐渐停止,但民间仍继续开凿小型洞窟,第4窟即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窟内有北魏造像题铭,记录着造像者的身份、造像目的及时间。

6号窟
接着往前穿过这座木门,我们就能看到5号洞窟,5号洞窟和6号洞窟在一块儿,也是双窟结构,5号现在没有开放,我们直接进入到6号洞窟“释迦佛洞”,它是中期石窟中最具代表性和艺术成就的一个洞窟,以其复杂精美的雕刻和丰富的佛教故事浮雕而闻名。
门口有四大天王镇守,进入到窟内,会被它的华美深深震撼。


下层镂空雕刻飞天,上层九层方塔。中央一个直达窟顶的中心塔柱,四面都雕刻有佛像、菩萨像及其他佛教题材的雕刻。佛像以宝塔为中心,塔柱直达窟顶,非常震撼人心。

第6窟的艺术风格标志着云冈石窟雕刻艺术进入了成熟期。造像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佛像面容慈祥、神态安详,衣纹处理自然流畅,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第7窟和第8窟目前正在修缮,直接前往第9、第10窟,这两窟一起被称为“五华洞”。

进入到第9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柱,石柱风化还是比较严重。窟内雕刻有众多佛像、菩萨像和其他佛教人物形象。

第9窟前庭
第9窟分为前庭和后室,这种布局为我们提供了宽敞的空间来欣赏内部的雕刻艺术。前庭雕刻的内容也是丰富和精湛,将石刻与建筑相融合。

第9窟后室

第9窟后室
通过前室进入到洞窟,会看到正中一座一尊弥勒佛,佛陀头顶肉髻,大耳垂肩,面相祥和,施无畏印。
第9窟装饰非常华丽,尤其是在色彩保存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看到精美的彩绘。这些彩绘包括了各种图案和装饰元素,如飞天、莲花、蔓草纹等,它们不仅美化了空间,也增添了浓厚的宗教氛围。
隔壁第10窟也是在修缮,暂时无法参观,我们接着来到第11窟。第11窟位于云冈石窟群的中部区域,是一个典型的塔庙窟设计,即中心设有塔柱,并围绕塔柱布置佛像和其他雕刻。

第11窟

第11窟
穿过窟门进入到窟内,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精巧壮观的中心塔柱,宝塔分层布局,由塔基、塔身和塔顶组成。塔上层东南西北四面开龛造像,龛内雕刻法相庄严的立佛,四周均有雕刻众多佛像,每一尊佛像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北魏时期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
在西壁中层北侧,有一个宽7.4米、高2.4米的横向拉开的中国瓦顶屋形龛,在这个龛下整齐排列着7身立佛。这些佛像褒衣博带,神采奕奕,仿佛刚刚从尘世的喧嚣中走来,带着宁静与祥和。
相较于早期的云冈石窟,第11窟内的造像更加倾向于小型化、精致化,体现了从雄伟壮观向细腻入微转变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中国本土的文化元素,人物形象显得更为亲切、世俗化,表情也更加丰富多样。

第12窟 “音乐窟”
继续来到隔壁第12窟,此窟也是一个前庭后室结构的洞窟,前庭宽敞,适合展示大型的雕刻作品。
第12窟以表现音乐和舞蹈场景而闻名。前庭雕刻有众多乐伎,宛如一场盛大的北魏皇家交响乐曲,因此也被称为“音乐窟”。
窟内四壁雕刻有众多演奏各种乐器的乐师和翩翩起舞的舞者形象,展现了北魏时期丰富的音乐文化生活和社会风貌。

不得不说,太精致了。一眼就被红色精雕的墙面吸引,伎乐天人弹奏着箜篌、筚篥、琵琶、横笛、排箫、腰鼓等各种乐器,精致繁杂到让人一时间挪不开眼,只是不断感叹,太美了,怎么可以这样好看。

第12窟后室
接着进入到后室,该窟展示更多的是信徒对于佛祖的供养,展示了形态各异的佛教题材的雕刻,包括佛像、菩萨像以及其他宗教人物。

第13窟 巨型弥勒菩萨像
接着我们继续前往隔壁第13窟,这座洞窟高大雄浑,洞窟正中雕刻有巨型弥勒菩萨像,这是北魏信众尊崇弥勒的又一印证。弥勒菩萨头戴高冠,庄严华美,右手腕下方雕刻有一尊四臂力士,奋力承托。

第13窟
除了中心位置的主佛像外,第13窟的四壁还布满了各种精美的浮雕,包括佛传故事、菩萨像、天王像以及其他佛教题材的内容。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传播,本土化元素也开始在雕刻中显现出来,第13窟的艺术风格,恰恰反映出云冈石窟中期到晚期的变化趋势,即从早期较为雄浑大气的风格逐渐向更加细腻、注重人物内心世界表达的方向转变。


结束第13窟的参观后,我们会经过两个风化比较严重的石窟,即第14和15窟。

昙曜五窟(第16-20窟)
紧接着我们看到的就是最著名的“昙曜五窟”,这五个洞窟是云冈石窟中最早开凿的一批,开凿于北魏文成帝时期(460—465年),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的艺术成就而闻名。
它们是由北魏时期的高僧昙曜主持开凿的,因此得名“昙曜五窟”,也是我们课本的封面之作。

第17窟 巨型弥勒菩萨像
第16窟,主尊为释迦立佛,高13.5米,褒衣博带式袈裟,面部清秀,近期正在进行文物的采集工作,无法进入参观,我们直接去第17窟。
由于“昙曜五窟”被北魏皇室视为祭祀皇祖的家庙,洞窟内的五尊巨型佛像更被视为拓拔氏的先祖——把皇帝塑成佛像,受万世崇敬。
第17窟巨型交脚弥勒菩萨像,高15.6米,象征未即位的景穆帝(以交脚菩萨形象示人,因其未即位即去世,象征未成佛的"未来佛"),长年累月的风化导致面部已经模糊。
接着我们来到隔壁的第18窟。

第18窟

第18窟
与其他窟佛像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座站立的佛像,对应着太武帝拓跋焘。
主佛身披千佛袈裟,袈裟表面布满小佛像,喻示大乘佛教的佛分身教义(据说,他袈裟上的每一个小佛都代表他杀过的佛教徒)。太武帝曾发起灭佛运动,故佛像左手抚胸呈忏悔姿态。
第18窟不仅是对太武帝的一种纪念形式,也反映了当时通过佛教来巩固皇权、祈求国家繁荣昌盛的文化背景。太武帝在位期间虽然一度发生过灭佛事件,但后来佛教得到了复兴,这也使得第18窟在佛教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第18窟 胁侍菩萨
主佛像周围雕刻各尊胁侍菩萨,四壁布满了各种小型佛像、菩萨像以及佛教故事的浮雕。
接着继续来看第19窟。

第19窟
19窟与其他四窟相比形制特殊,其余洞窟的三世佛都集中在洞窟内部,19窟的三世佛只有现在佛处于主洞内,剩余的过去佛和未来佛分别处于外部的两个耳洞。

第19窟云冈第二大佛像
来看洞窟内,主佛造像高大威严,云冈第二大佛像,左手握有袈裟一角,右手下方雕刻有一颗石柱用来支撑。

第20窟 露天大佛
眼前这座大佛就是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这尊露天大佛,可以说得上是云冈石窟的“门面担当”了。佛像高13.7米,身着袒右肩袈裟,结禅定印,体现鲜卑族与西域文化的交融。
其实露天大佛本来可不是露天的,是年深日久,石窟顶部塌毁,才成了今天的“露天大佛”。东西壁本来应该都有胁侍佛和胁侍菩萨。但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除了露天大佛和左胁侍佛外,其余尊像均已毁坏。
露天大佛对应的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他是北魏的开国皇帝,《魏书》中评价他:帝有高天下之志,兴复洪业,光扬祖宗者,必此主也。开国皇帝配最好看的洞窟,也是相得益彰啊。

第20窟 露天大佛
大同的佛是亲人的,一眼望去,慈悲中带着俏皮,温柔中带着呆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安详饱满,令人安心。
我没由来地喜欢这里的造像艺术风格。很多游人在这里拍照,有人和大佛击掌、有人给大佛戴眼镜、有人比耶的表情包,这里的佛无疑是亲切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是大家可以交流和亲近的。

整体逛下来云冈石窟名不虚传,而且云冈景区管理做的真好,洞窟内为了让大家更好观赏是有灯光的,明暗对比也做得很好,内窟可以拍照,文创也丰富,出来的路上在文创店挑花了眼。有时间一定要过来亲自感受这座皇家石窟。
好了,云冈石窟开放部分就大致看完了。
交通:
大同古城打车25¥左右,40分钟直达,停车场10¥/天随便停~
市区3路/603路公交直达,2¥/人但早高峰易堵,建议错峰~
景区摆渡车15¥往返(10分钟到核心区),时间充裕可步行1.5公里,沿途北魏建筑也蛮有氛围感!
周边景点:
悬空寺,浑源古城,应县木塔,大同古城等
| 文案:眠眠
| 编辑:Lisa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