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宜昌城西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南津关长江大桥北岸主墩桩基破土动工。
该消息迅速引发宜昌文旅界高度关注。业内普遍认为,该项目集多重战略价值与创新设计于一身,具备打造现象级精品旅游路线的综合优势。
那么,此话怎讲?
“峡口锁江,豁然开朗”的独特地貌,在西陵峡口形成了“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千年关隘——南津关。过去千年,它风光无限,既是军事烽火的见证者、文人墨客的抒情地,更见证了宜昌的三次跨越。
和其他长江大桥不同,南津关长江大桥不仅促进南北互通、“变天堑为通途”,本身也是一个景区。
桥梁上层是高效通行的八车道高速公路;下层慢行系统在两岸落地,衔接G348武大线、S58三峡高速等路网,让游客便捷抵达,实现人车分流、互不干扰。42.6米的梁桁间距,创下长江同类型桥梁之最,为旅游设施留出了空间;1200米超大跨度和“镂空式”设计,减少了结构对视线的遮挡,让壮阔江天尽收眼底。
“南津关长江大桥是湖北省首个桥旅融合项目,已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宜昌市重点交通项目推进中心主任杨广福说。
但桥梁空间有限,如何释放接待潜能?
在设计桥下慢行空间时,宜昌借鉴了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湖南矮寨大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及坝陵河大桥等著名景观桥梁的成功经验,并综合考量观景视野、舒适度与安全性。
游客还可搭乘电梯,直达塔顶观景台。“作为景观制高点,向东可俯瞰宜昌城的现代繁华,向西可尽览西陵峡的雄浑壮阔,其独特性全国无二。”中交二公院南津关长江大桥设计负责人李志刚表示。
以南津关长江大桥为圆心,周边旅游资源密集簇拥:最近的三游洞不到2公里,三峡大坝旅游景区不过20公里,还有三峡人家、车溪等特色景区。
除了扩容区域旅游资源,南津关长江大桥还承载着深远的战略使命。
当前,宜昌正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稳固旅游发展基本盘,宜昌在谋划上聚焦世界级、在区域上聚焦主城区、在能级上聚焦大项目,持续擦亮文旅品牌。
还有重大机遇叠加: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事关“第四次跨越”,旅游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重点工作提速:宜昌三峡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擦亮代表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金字招牌”,将显著提升宜昌旅游的世界知名度和吸引力……
宜昌市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韩普认为:“南津关长江大桥坐落于战略要冲,是宜昌构筑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宏图不可或缺的关键拼图与核心支撑,将重塑区域发展框架与空间格局,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与规划进入崭新阶段。”
从区域联动看:大桥高效串联西部众多景区景点,并与三峡艾美酒店、省际豪华游轮等标杆项目协同发力,提升可达性与吸引力,加速片区整体提档升级。
从宏观格局看:南津关长江大桥所在的城西高速,优化“两坝一峡”旅游交通,接通G42沪蓉高速、G50沪渝高速、S48江北翻坝高速、S68翻坝高速、G348武大线等重要交通旅游干线,联结恩施、襄阳、神农架等热点旅游区域,让宜昌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领域参与区域旅游的合作与竞争。
如何撬动南津关长江大桥这一支点,做强做优“宜昌三峡旅游”核心品牌?宜昌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突破口。
▲南津关长江大桥 效果图
对标创建指标,不可复制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优势突出。但短板也很明显:山水观光同质、休闲产品单一、文化创意乏力、度假产品不足……
湖北三峡文旅集团以“一盘棋”思维,推进西陵峡口片区旅游资源整合。通过一体化运营嫘祖庙、三游洞、世外桃源等重点景区,持续优化项目布局,丰富多元业态,提升服务品质,形成发展合力。
三峡大学长江三峡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华建议:“深度挖掘三峡文化、巴楚文化等独特的资源禀赋,在‘融’字上做文章、求突破,让‘好风景’与‘好故事’相得益彰,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宜昌三峡旅游新区管委会也在不断丰富片区内的度假产品体系,努力打造“无边界度假体验”。
目前,三峡艾美酒店、龙泉山庄大酒店等提升住宿品质的项目已启动实施,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高品质的住宿需求。下一步还将开展氛围营造提升等工作,打造“有记忆、有故事、有温度、有体验”的沉浸式度假环境,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感知度、舒适度与品牌辨识度。
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秦尊文认为,随着文旅品牌焕新、文旅服务提质、文旅形象提升,更多精品景区、精品线路将全面、立体地展示宜昌、鄂西乃至湖北的千面风华,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全省加快建成支点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作者
杨婧
来源:白龙岗纪事
编辑:简婕
转载须注明来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