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曾几何时,摩旅远方是我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也是我 40 岁前生活的主旋律。

从云贵川到沿海;从神秘莫测的川藏线,到人烟稀少的青藏线…… 一路上,我见识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验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也满足了内心对未知的无尽遐想。

然而,40 岁后,我却突然不再摩旅远方了。这一转变并非偶然,它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
40 岁后,身体机能逐渐下滑。长时间骑行摩托车,风吹日晒,身体的疲惫感成倍增加,恢复的时间也变长了。以前可以连续骑行八九个小时不喊累,现在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四肢乏力。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不再像年轻时那样 “皮实”,需要更多的呵护。

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40 岁后,家庭责任感愈发沉重。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事已高,需要更多的陪伴和照顾;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需要我参与他们的生活,给予关心和引导。每次看到父母期待的眼神,听到孩子的 “爸爸,你什么时候带我出去玩”,心中满是愧疚。旅行不再是单纯的个人喜好,而是要综合考虑家人的感受和需求。

再者,对旅行的意义有了新的认知。年轻时,摩旅远方是为了追求刺激、新鲜和冒险,是一种向外探索的过程,关注的是 “我看到了什么”。而 40 岁后,更倾向于向内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关注的是 “我感受到了什么”。陪伴家人的一次短途自驾,和朋友的一次乡村漫步,都能让我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40 岁后不再摩旅远方,并不意味着旅行的终结。旅行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无论远近,只要能触动内心,就是一场好的旅行。重要的是,我们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愿意去探索、去感受、去珍惜身边的美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