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江南园林的代表,是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齐名。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个园是由两准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年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开工,历时二十年花费六百万两白银建成,为典型的住宅式园林。
“个园”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奇怪,其实内涵深意,源于园内种植的大量竹子,竹林苍翠、竹叶的形状又像“个”字,而且黄至筠本人别号个园,故取竹字的一半称为“个园”。
清咸丰年间,个园遭战乱部分被焚毁,虽损坏不大却让个园逐步走向萧条。建国后经过多次修复,重现当年盛景。2014年6月,个园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其中重要遗产点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个园是一座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因其内涵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中国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杭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中,有四条线路将扬州作为其中重要一站,个园也被列入其中。
个园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设计规划独具匠心,功能分区科学合理,住人的,休闲的,游玩的,一样不缺,细节追求完美,从各种植物花卉到假山建筑,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用料考究,精工细作,工匠精神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全园分为南部住宅、中部花园、北部万竹园和东部花局里四个部分。融合了“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假山花园是个园的经典之作,也可以看出主人是极具艺术品位和热爱生活的。
个园内看点众多,主要景点有抱山楼、清漪亭、丛书楼、住秋阁、宜雨轩、觅句廊等等,各有特点,都值得细细欣赏。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看到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
抱山楼
抱山楼,是一座七楹长楼,顾名思义连接两座假山而得名,跨在夏秋两山之间,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楼前长廊拥抱两山于胸前。抱山楼长廊跨越两个不同的季节,因此被称为“时空隧道”。楼下走廊的南墙上,镶嵌着清人刘凤浩撰写的《竹石记》刻石。
清漪亭
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凉亭,登上清漪亭可以一览全园风光。清漪亭周围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清新雅致。
丛书楼
丛书楼是扬州另一大盐商马日绾、马日璐兄弟的小玲珑山馆旧址,小玲珑山馆之丛书楼,藏书有“甲大江南北”之称。后来,马氏家族伴随着扬州盐运的衰颓日趋萧条,小玲珑山馆几经转手,最后被黄至筠买下来作为别院,清末毁于战乱。
宜雨轩
宜雨轩位于个园中心小水池的南岸,是整座园林的主体建筑,并且是开敞通透的四面厅形式,可欣赏园林风光。轩前中间两根廊柱上悬有对联一副: “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宜雨轩因为轩前植有数株桂花,所以又称“桂花厅”。
觅句廊
觅句廊有曲廊和小阁数间,是主人寻觅诗句的地方,颇具风雅之气。“觅句”是古代文人热衷的文雅趣事,尽管这里只是数步短廊和几楹小阁,但由于冠以“觅句廊”之名,其文化内涵甚浓。
四季山
春山藏于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另一座春山还是竹石图画,象形石点缀出的十二生肖,还有花坛里间植的牡丹芍药。双峰夏山,是太湖石与叠石结合的产物,夏山的主体部分是利用太湖石的曲线和品质,垒出停云之势,模拟夏去气象。
秋山是全园的制高点,黄石山体拔地而起,峰峦起伏。这座山,黄石间植丹枫,秋山之上,有崎岖蹬道上下盘旋,曲折辗转,构成了立体交通。冬山以宣石堆砌的山脉,与墙上凿出的二十四个风音洞相呼应,人们在用雪石造山的同时,还着意堆塑出一群大大小小的雪狮子,或跳或卧,或坐或立。山石间点缀着参差腊梅和南天竺,黄花红果。
来到扬州旅游,看完瘦西湖,记得要来参观一下这座江南园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