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四川山村的70后,对“赶场”这两个字应当不陌生,那是小镇最热闹的日子。我生活在四川中部,每逢3、6、9,就是小镇赶场的日子,也是我们这些小屁孩最快乐的日子。那时的小镇有多热闹呢,我借用豆包还原了一下当时的场景。

曾经的赶场日
这是经典的四川小镇赶场的场面,菜摊肉摊水果摊连成一片,卖小人书的做糖人的卖米花糖,是小孩最喜欢光顾的地方。有时甚至还有外地的马戏团来表演,热闹非凡。

当年的赶场日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来自于头条号“亲切轮船”,现在四川山村小镇赶场是什么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川山村小镇赶场日

四川山村小镇赶场日
看到这几张图片,大家有什么感觉?和以前的赶场日相比,菜摊还在肉摊还在日用品百货摊还在,但人已经不是那些人了。年轻人不来赶场了,小孩也不能赶场了,小镇只剩下老人了,稀稀拉拉的摊点,稀稀拉拉的人群,当年那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场景,已经远去了。

四川山村小镇赶场日
年轻人到哪去了?都到城里去了,到大城市去了。城市越来越年轻,乡村越来越衰老。城市越来越拥挤,乡村越来越空旷。70后这一代人,大都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生活环境变迁,对此是深有感慨的。

拥挤的城市
下面这个村落是我小时候生活的村落,青山绿水之间,风景如画。大家会发现,村落里面还是青瓦房,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不是乡亲们贫穷修不起小洋房,而是没必要修了。在我的印象中,20多年前,我们村子里的所有人家都已经搬走了,要么去了县城要么去了省城,村落实际上已经荒废了。每年春节的时候,大家回去祭奠祖先,乡亲们才会难得的碰到一起。这个时候有些乡亲会把自己的房子修葺一下葺,说老了还会回去,其实都没有回去了。

我小时候的村落
其实想当年村子里真的好热闹,村口的堰塘,就是村子里孩子的乐园,夏天的时候在里面游泳,冬天的时候水面竟然可以滑冰。这可不是吹牛皮,我们小时候每一块水田的面上都会结冰,现在全球变暖不可能了。而水塘周围,乡亲们吃完饭之后都喜欢聚在这儿摆龙门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充满着浓浓的乡情。

卖竹席的大爷

卖小龙虾的大爷
现在小镇的赶场日,确实很冷清,上面卖竹席的大爷,这门手艺还传承到现在已经不容易了。编一张竹席要花很长时间,但实际上卖不了几个钱。现在不少人都养小龙虾,所以小镇上确实有不少卖小龙虾的,价格越来越便宜。

四川小镇赶场日

四川小镇赶场日
繁华热闹的小镇场景不见了,感觉小镇已经停止下来。老人们在小镇闲庭信步,或坐下来聊聊家常,聊聊在远方儿女的情况,赶场的日子,可以让他们暂时远离孤独。

小镇赶场日
要让小镇恢复以往的生机与活力,就得让年轻人留下来,如何让年轻人留下来,这真的是一个难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