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
诸城恐龙博物馆
诸城是“恐龙之乡”,皆因为产出“巨大诸城龙”而闻名于世。诸城地区属白垩纪“诸莱盆地”,境内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已发现的有:鸭嘴龙、霸王龙、虚骨龙等恐龙化石。其中龙骨涧地质公园里恐龙化石埋藏最为丰富,被誉为:“拟将成为中国恐龙化石的宝库”,是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公布了六个新评定的省级地质公园,龙骨涧地质公园名列其中。
一、指导思想
为打响“恐龙之乡”这一品牌。推进诸城旅游业的发展;丰富恐龙博物馆陈展内容;增强科普知识;加快地质公园的建设步伐,使“恐龙”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以展示“恐龙之乡”的风采。
二、发掘基本要求
1、 发掘单位基本情况。诸城市恐龙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陈展和研究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现在收藏、陈展着世界上最高大的鸭嘴恐龙标本:“巨大诸城龙”(高9.1米,长16.6米),还有其它的恐龙属种化石以及恐龙蛋化石标本;研究成果也比较显著,现已发表研究恐龙的学术文章数篇,其中《对龙骨涧鸭嘴龙埋藏情况的浅识》、《山东的巨大诸城龙》等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诸城市恐龙博物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本专业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我国著名恐龙专家、学者赵喜进教授还是该馆的名誉馆长和顾问,其专业技术力量有着雄厚的优势。因此,诸城市恐龙博物馆完全具备了发掘恐龙化石的条件。
2、 发掘的目的。一是期待发现恐龙新的属种,对诸城地区(诸莱盆地)的古地理、古地貌、古气候做进一步的研究;对鸭嘴龙的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做进一步的探讨,同时为古生物的进化和演变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二是装架两具恐龙标本,丰富恐龙博物馆的馆藏和陈展内容。三是为开发建设龙骨涧地质公园,实现原址陈展的规划打好基础。
3、 发掘时间。2007年7月至2009年11月,两年多的时间。
4、 发掘地点。诸城市龙骨涧恐龙化石保护区。
5、 发掘范围、数量。龙骨涧东首南,约计1000平方米。数量两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
6、 发掘方式。由市政府组建龙骨涧恐龙发掘领导小组,发掘队伍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聘请我国著名恐龙专家、学者赵喜进教授为顾问。
三、方法步骤
这次发掘活动计划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6月1日至9月30日)
1、 到潍坊市政府申报办理有关批准手续。
2、 由龙都街办负责保护好龙骨涧的自然风貌。坚决禁止挖掘采砂、垒坟造墓、开垦荒地、破坏地貌的行为。
3、 清理现场。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龙骨涧附近和发掘点周围的墓地、树木和其他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由有关部门做出评估,做好补偿工作。
4、 购置发掘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
第二阶段 发掘阶段(2007年9月至2009年11月)
1、 专业技术人员进驻龙骨涧发掘工地。
2、 清理发掘工地表层浮土,尽快找出沉积岩含化石的层面。
3、 用凿岩机、八磅锤和钢钎寻找化石。
4、 用手锤和凿子清理化石表面的沉积岩,把化石从沉积岩中剥离开来。
5、 用毛边纸、麻袋片和石膏等对化石保护起来,以便搬运。
6、 及时运回恐龙博物馆收藏和修补,以备研究装架。
第三阶段 研究装架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
1、 修复补配所产出的恐龙化石。
2、 研究、绘图所产出的恐龙化石。
3、 选择装架地点。
4、 对产出的化石进行科学的选择,以备装架。
5、 把选择好的化石骨骼进行加固,按照装架工艺和技术要求,科学地进行装架工作。
李敦景
2007年6月1日星期五
作者简介:
华文 本名李敦景 从事文博工作。曾任诸城市博物馆副馆长 恐龙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会分会会员、山东省考古学会会员、担任潍坊市文博学会副会长,理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