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清爽榆林,当青春的热烈遇见和平的约定,当岁月的尘埃凝结成“一带一路”的星河,这座以“能源之都、生态绿洲、文化名城”而闻名的城市,正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向世界递出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23日至25日,“青韵丝路·和平之约”中国“中亚+”青年交流行活动代表团走进榆林,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和阿塞拜疆的青年代表,以为期三天的参观,在古韵与现代的交响中,共同谱写了一曲“和平”的青春赞歌。
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旅
携手青春之约,共筑友谊之桥。中国“中亚+”青年代表团的榆林之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青韵之约”,更是一部由青年书写的丝路新章。从陕北民歌博物馆里高亢的信天游,到镇北台城墙下的边塞长风;从榆林老街青砖黛瓦间流淌的明清烟火,到朔方博物馆里凝固的文明印记……一处处参访点,为代表团铺开一幅立体的多姿榆林风情画卷。
当脚步迈向现代榆林,科技与生态共生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在清安优能科技的零碳园区,光伏板如蓝色海洋铺展,引得众人惊叹不已;中科洁净能源研究院的实验室里,数智催化技术让青年们翘首询问。榆林,这座塞上名城,正以文化为根,以科技为翼,书写着开放包容的崭新诗篇。
这是一次文明互鉴的旅程,更是一场和平的约定。朔方博物馆、郝家桥、绥德革命历史纪念馆、林业展览馆、榆林学院、算盘博物馆……从山河史诗的传奇到传统非遗的体验,从能源科技的发展到红色热土的星火,为期三天的行程中,青年代表们驻足凝视的目光、热烈讨论的身影、由衷赞叹的欢呼,融汇成一幅“和平”绘就的青春长卷。
欢笑与热情的双向奔赴
何为榆林?她是文明根脉的历史回响,“古韵榆林”见证岁月沧桑;她是创新发展的强劲脉动,经济热土涌动澎湃活力;她是城水共生的诗意典范,“魅力榆林”绘就幸福家园……在这片被黄河与长城深情拥抱的土地上,历史与现实交织成恢弘的史诗,科技与人文辉映出璀璨的星河。
当青春跨越国界,文化体验让交流更显生动。在榆阳非遗展览馆,剪纸、书法体验,指尖流转间,文明星火跨越山海相拥;在朔方博物馆,青年代表们观赏并体验瓦当拓印、古法造纸,在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触摸传统工艺的温度;在榆林学院,一个个趣味游戏,让中外青年们在欢乐中缔结情谊,相知、相交、相念。
这是一场欢笑与热情的双向奔赴,青春的脚步踏过古韵与新潮交织的土地,非遗的灵动、文物的厚重、游戏的欢畅,编织成一张无形的情谊之网。榆林,以她独有的包容与热情,让各国青年在文化体验中读懂彼此,在互动游戏里心意相通。在这里,每一次微笑都是文明的对话,每一声欢呼都是友谊的见证!
和平与发展的青春赞歌
当来自各国的青春力量与榆林大地相拥,文化的溪流在此交汇成河。青年们以艺术为舟,溯游于历史与现代,在陕北民歌的苍茫里听见文明的回响,在算盘博物馆的珠算声中触摸丝路商道的智慧。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让“他者”成为“我们”,让文明的差异化作共情的星光,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方。
驼城七月,这场文明交融的盛宴,以文化为灵动之笔,在时光的素笺上,绘就交流的绚丽画卷,每一笔都勾勒出理解与尊重的轮廓;以心灵为清越之弦,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和平的动人乐章,每一声都传递着友善与包容的旋律。
新旧共融、中外互通。三日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但文明的火种,已在各国青年的心田里深深扎根、蓬勃生长。当他们带着亲手完成的作品,踏上新的征程,每一步都带着属于榆林的厚重与温情。这些作品,是文化交融的结晶,是跨越山海的心灵对话,更是和平交流的生动注脚。
从古城老街到非遗体验,从数字展厅到艺术交流,从红色精神到治沙历程,“青韵丝路·和平之约”中国“中亚+”青年交流行活动,以榆林为纽带,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国际交流画卷,在陕北大地舒展铺陈。榆林,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与各国青年一起,向着和平的未来,扬帆远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