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美景
童趣无限
运动健身
夏日赏荷
官道河樊村水库段
悠悠碧水穿城过,留得幸福在此间。
作为贯穿运城市中心城区南北的一条重要生态廊道,官道河在全市河湖水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这条河道却一度因沿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成为市民不愿靠近的“城市伤疤”。
为改善官道河沿线生态环境,完善河道防洪、灌溉、供水、抗旱、生态五大功能,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水务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狠抓工程进度,主动破解难题,推动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顺利实施。
如今,随着项目涉及的樊村水库涑水桥以北区域,以及安邑水库铺安街片区西侧区域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市民可享受的“生态福利”与日俱增,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更加可触可感。
克服困难 让“梗阻”河道焕新生
作为中心城区的主要水系,官道河曾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官道河的生态功能及防洪能力逐渐弱化。
尽管相关部门已于2019年对官道河城外段进行了应急疏浚修复,初步恢复了其引水功能,但是官道河城区段仍存在着沿线河湖不连通、水体自净能力差等问题,河道淤塞、填河修路、私搭乱建等现象严重,部分河段已失去行洪能力。同时,由于河道沿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除八一水库(禹都公园)外,整个官道河城区段管理运行体系很不完善。
多重问题交织,导致这条本该造福于民的生态廊道,成了制约城市发展的“堵点”和“痛点”。
如此困境之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本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及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全方位、高标准谋划,启动了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为这条河道的“重生”按下了“启动键”。
整个工程全长13.256公里,北起官道河盐湖区阳倦闸,向南穿越城区,连接樊村水库、安邑水库、八一水库、韩信沟水库,最终与鸭子池相连,形成“一河四库”的城市生态走廊。主要建设内容是对3段河道(阳倦闸至樊村水库段、樊村水库至安邑水库段、韩信沟水库至鸭子池段)、3座水库(樊村水库、安邑水库、韩信沟水库)、4座桥梁(大禹街桥、禹王街桥、禹都大道桥、铺安街桥)进行生态修复与整治。
工程采取EPC总承包模式,由市水务局牵头实施,于2020年开始谋划,2021年4月正式开工。整个工程旨在通过河道疏浚、河库整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完善官道河防洪、灌溉、供水、抗旱、生态五大功能,从而提高其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中心城区水环境质量,打造城水相融的生态宜居城市,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河库水系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时一事之功。
“官道河跨度较长,因而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矛盾多、协调难的问题。为此,我们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工作专班,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并全力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为工程提供全方位支持。”谈及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规划施工区域涉及姚孟、安邑、东城3个街道办共计12个行政村。前期我们积极与街道办事处及涉及的群众进行沟通协调,尽可能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同时。我们还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面对工程推进过程中暴露或激活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也积极进行协调解决,尽力将顽疾连根拔起。”
分段开放
生态红利人人共享
河道跨度较长,工程纷繁复杂,为及时回应市民的热切期盼,完工一段、开放一段便成了综合考量后的最佳方案。
2023年6月,官道河生态修复与整治工程樊村水库涑水桥以北1650亩(含水面700亩)区域正式完工开放,为家住中心城区北部的市民送上了一份“生态厚礼”。
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这片曾经杂草丛生、垃圾遍布的荒地,如今已蜕变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的湿地公园。它不仅提升了区域防洪排涝能力、改善了城市品质,更构建起人水和谐的宜居场景,成为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7月23日,记者从该区域北门步入,沿步道漫步至彩虹桥。站在桥上远眺,只见水域面积显著扩大,水质明显改善,且内部水系与外部河道互联互通,在湖中摇曳的水草与岸边茵茵绿地的映衬下,“林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画卷徐徐展开,美不胜收。
再看细节处,步道两侧的行道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湖中的水生植物亭亭玉立、挺拔舒展,路边绿篱修剪得整齐划一,其间还不时有各色小花悄然绽放,将公园装扮得生机盎然、多姿多彩。
行至荷花池边,站在观景平台上向前望去,只见一池碧荷亭亭玉立,粉白相间的花瓣如绫罗层层舒展,在墨绿的荷叶间摇曳生姿。微风漫过湖面,送来缕缕清甜的荷香。岸边游人纷至沓来,或驻足凝视,或低声赞叹,手中的相机、手机快门轻响,将夏季独有的诗意与浪漫定格成永恒的光影。
同样,今年1月,安邑水库铺安街片区西侧534亩(含水面300亩)区域正式开放,也为周边居民增添了一片诗意盎然的生态休闲天地。
当天傍晚,步入安邑水库铺安街片区西侧区域,眼底所及尽是赏心悦目的景致。门口的月季虽已过了盛放期,却仍有零星花朵在晚风里摇曳生姿;大片金光菊则铺展成金色海洋,金黄的花瓣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明亮的光泽。市民三五成群,或在步道上悠然信步,或于花丛间定格美好瞬间,或在运动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一派惬意祥和的景象。
市民荆女士与史女士特意换上漂亮衣服,想在菊花丛中留下倩影。“我们俩每天晚饭后都要来这儿散步赏花。”荆女士笑着说,“这里风景好、空气好,家门口有这么个公园,真是太舒心了!”
随着生态廊道的逐步构建,这两处已开放区域不仅提升了生态价值,在人文及休闲功能的完善上也有新突破。
分布于樊村水库涑水桥以北区域的尧梦广场、尧梦台、尧帝访贤、欲谏之鼓等9个人文景观节点,以尧的一生经历及丰功伟绩为主题,构成了一条公园景观主轴线,将尧文化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让市民和游客在沿路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而安邑水库铺安街片区西侧区域则在做好生态景观、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巧妙融入舜文化元素,为生态休闲空间增添了更多人文气息。
在休闲娱乐方面,两处已开放区域的游乐设施和体育场地已正常对市民开放,市民可以在体育场地上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也可以带着孩子前往童趣乐园共度闲暇时光。步道沿线景观小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一处都充满了艺术气息;湖边还设有亲水平台和休闲长椅,市民可静坐欣赏风景、放松心情。
冲刺攻坚
静待一泓碧水贯城流
已开放区域逐步迈向正轨,在建区域涌动着蓬勃活力与无限希望,未建区域则在规划蓝图中孕育着可期未来。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先后开放试运营以来,两处已开放区域的日常运营管理机制日趋完善,正稳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运转。园区不仅配备了专业保洁与保安队伍,还编制完成开放区域管理制度汇编,涵盖工作职责及流程、保洁保安管理规定、应急预案等内容;同步建立保洁服务、保安巡逻、维修维护、运营监管、12345热线响应、问题处理等工作日志台账,以精细化管理守护生态画卷。此外,施工方在绿化养护上精耕“绣花”功夫,常态化开展除草、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让园区绿植始终保持盎然生机与无限活力。
据了解,工程自2021年开工以来,始终按既定计划有序推进,目前整体进度已经过半。阳倦闸至樊村水库段、韩信沟水库至鸭子池段两段河道,以及大禹街跨官道河桥已完成建设;樊村水库、安邑水库两座水库正加紧施工,部分区域已完工开放。
其中,樊村水库涑水桥以南区域总占地871.16亩,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剩余绿化、铺装及配套设施建设正全力推进,预计将于10月底完工开放。安邑水库将依托现有良好生态基底,融合舜文化、魏豹城遗址、安邑古城文化底蕴,沿湖增设游憩空间与服务设施,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亲水平台,还将同步建设植物园并实施配套水利工程,预计将于年底完工开放。
河库生态治理,需以绵绵之力守长久之功。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工程仍有1段河道(樊村水库至安邑水库段)、1座水库(韩信沟水库)及3座桥梁(禹王街桥、禹都大道桥、铺安街桥)尚未开工建设。下一步,该局将持续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实施河道疏浚、整治连通、生态修复、堤防加固及周边环境治理,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生态廊道。在抓实已开放区域运营管理的同时,该局将全力推进在建区域及未开工区域建设,力争下半年启动韩信沟水库与铺安街大桥施工。
待到工程全线贯通时,官道河这泓碧水将如一条灵动的绸带,缠绕过城市的肌理,串联品质城市的美丽风景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那时风过涟漪,是自然的絮语;人临水畔,是生活的诗篇。一河清流淌过的,不仅是生态的新生,更是一座城与水相依的悠悠岁月。
□记者 祁克宁 樊慧敏/文 朱超逸丁/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