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桂元
七月下旬的长沙,骄阳如炽,将大地烤得滚烫。万物在烈日下经受着炙烤,却也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顽强地舒展枝叶,蓬勃生长。
恍惚间,脑海中莫名浮现出一个人——在“湖南旅游集团”工作的好友晏良辉。听说他今年五月受单位委派,前往有着“世界旅游城市”之称的张家界武陵源区协合乡杨家坪村,投身乡村振兴工作队。
一个周日的午后,他开着私家车,载着我向张家界进发。沿途受广东台风余威影响,天气变幻莫测:时而烈日当空,时而风雨骤至,转瞬又化作倾盆大雨。穿越几座城市后,终于驶入了鬼斧神工的张家界境内。
抵达张家界武陵源区时,已过晚上八点。我们找了家小饭馆,点了几样家常小菜,添上二两小酒,坐在武陵源景区门口的街边。山风穿襟而过,带走了一身燥热,周遭的山峦仿佛一台天然风扇,送来沁人心脾的清凉。多日来被酷暑裹挟的烦闷,在此刻烟消云散。这或许就是张家界的神奇之处,它的魅力与奇特,实在难以用言语来表述。
次日清晨,从酒店出发前往杨家坪村。穿过“杨指界隧道”后,行驶十余分钟,途经“协合水库”与协合乡政府,终于抵达了晏良辉所在工作队驻地——杨家坪村。
一座青石雕琢的门楼赫然映入眼帘,典型的湘西民族风格在细节处尽显韵味,正中鎏金的“杨家坪”三个大字熠熠生辉。近处,一座木质桥楼静静矗立,匾额上书“昌华桥”。据晏良辉介绍,这座桥楼是乡里一位在外经商的乡贤捐资二十万修建的,为感念其善举,便以他的名字为桥命名,善良的品格终究会收获善意的回报。
走进杨家坪村部,眼前的广场兼作篮球场。右侧屋顶立着白底红字的招牌,“杨家坪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与“三嫂子”私厨格外醒目;左侧是村卫生室与公共用房,侧面一尊水牛雕塑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土家族视水牛为生命挚友、世代相伴的深厚情谊。迈入大门时,几位村干部正忙着处理村务,经晏良辉引荐,我见到了杨家坪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军。
李军书记是位年轻有为的90后,同时还是张家界市人大代表。他言语不多,眉宇间却透着远大的抱负与敢闯敢拼的锐气。在他的引领下,我参观了村部的会议室、办公室、学习室等场所。这个需要工作队帮扶的村庄,虽不富裕,但精神气却丝毫不输别处,那份“人穷志不短”的骨气,着实令人敬佩。
说实话,我走过不少村落,像杨家坪村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全村1123人、劳动力仅有585人;335户人家中,脱贫户就有70户224人;监测户6户19人;低保户30户43人;更令人揪心的是,残疾人多达61人,其中重度残疾者32人。
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不禁让人感慨:若无社会主义制度的庇护,若无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他们的生活与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杨家坪村距市区18公里,离武陵源区15公里,距乡政府仅1.7公里,到张家界高铁西站也不过10公里。这般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应让村民过上安逸富足的日子,可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仅为12000元。个中缘由细想便知:这里水田稀少,旱地居多,且沟壑纵横,山势陡峭,平整的土地寥寥无几。或许正因如此,村里的地名多带“坪”字,藏着当地人对平坦土地的深深渴望。就连老人过世后,想寻一块平整的坟地都并非易事。村里清一色土家族同胞,大山里的姑娘总向往山外的世界,年轻小伙的婚恋便成了难题,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好在逐步,政府加大了公路建设与乡村振兴力度,帮扶政策在持续发力,鼓励村民外销土特产、探索多元发展路径,一步步朝着高质量振兴的目标前进。
从村部出来,步行至后山的“半山家园”民俗基地。木质楼宇、雅致书房、清幽茶室;鸡犬相闻的小院、生机盎然的菜园;设施齐全的露营地、烟火气十足的烧烤台;古色古香的棋牌室、墨香氤氲的书画桌;还有旗营帐篷与仿古城墙炮台,每一处都透着投资人的匠心与执着,藏着巧思与创意。踏入其中,仿佛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智慧的光芒,若非路途遥远,真想依样打造一处这般世外桃源。站在木楼二楼远眺,心境与澄澈的蓝天相融,山在肩头,云在脚下,恍若置身梦幻之境。
民俗基地里当时只有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因近来多雨,客人稀少,老板便让老母亲在此照看。这里通常是电话预约,没客人时只需有人值守即可。基地主体工程已竣工,尚有少量收尾工作在进行。与老人闲聊得知,老板正组建营销团队拓展渠道,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参与开发建设,计划将土家族传统文化与汉族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一处多元多层次的民俗康养胜地。蓝图已绘就,只待吹响奋进的号角,相信不久的将来,半山家园定会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仙境。
重返村部时已近晌午,晏良辉邀我到办公室小坐,还介绍了工作队的陈卫书记与队员张杰。坐下后,他泡了杯张家界特产的莓茶,初尝微苦,再品苦中带甘,到第三杯时,竟生出相见恨晚的滋味。莓茶的魅力,不仅在于变幻的口感,更在于其蕴含的多重药用价值。据陈书记介绍,莓茶品质参差不齐,而张家界产的莓茶多为上品,大可放心选购品尝。除了莓茶,乡里的葛根种植基地也声名远播,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了当地人的骄傲,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从前只知张家界有奇山异石、峰峦叠嶂,是藏着天然宝藏的秘境,不曾想这里还有莓茶、葛根等天然好物。在沁人心脾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更飘荡着土家族同胞淳朴真挚的性情。
临别回望,杨家坪村口的巨石上,四行红色大字熠熠生辉,令人肃然起敬——“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展望未来,杨家坪村的光明前景已近在眼前。
作者简介:
吴桂元,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长沙市作协会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