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通讯员 孙化鹏 孔雪
漫步济南市市中区,梧桐枝影婆娑,百年商埠的经纬街巷间,历史与时代的光影在此交织成诗;红色地标的印记,见证沧桑巨变。依托百年商埠历史底蕴和英雄山红色基因,市中区如何推动“文化市中”建设、“艺术市中”建设和文化产业振兴,加快建设更具创新力、影响力的文化强区?
红色文化、商埠文化
贯穿历史文化脉络
从前,济南有座山,名为四里山,但如今,更多人习惯称它为英雄山。
英雄山位于市中区中心位置,北临经十路,西临英雄山路,东临玉函路,南至七里山路。这里既有秀美的自然景色,更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济南市缅怀烈士、进行革命教育的圣地,记录着济南八天八夜浴血奋战的济南战役纪念馆,坐落于英雄山区域内。
英雄山在市中人心中有着独一份的感情;以“爱党爱军、依靠人民、英勇顽强、敢于胜利”为精神内核的济南战役精神,早已融入市中人民的血脉之中。
今年83岁的李明文老人,居住在英雄山社区,他有个习惯:每天都要爬一回英雄山。每天下午5点多,或在山上锻炼,或与家人来遛弯,李明文的身影都准时出现英雄山上。按他的话来说,如果不去英雄山,心里总“不得劲儿”。“每次来英雄山的感受都不同。”李明文说,他学习革命先烈不怕吃苦的精神,并以革命英雄为榜样,退休后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区多做点儿事。
不只有英雄山。郎茂山、杆石桥街道的斜马路……市中区的街巷深处,俯拾皆是的风景与故事,仿佛都镌刻着英雄的印记,可触可闻,气韵长存。
如果说英雄山的红色文化如灼灼日光般炽热人心,那么与之遥相对望的商埠文化,便似长河流淌,绵长地哺育着市井春秋。
在老商埠,理性与义气、朴野与巧智、开放与保守兼容并蓄,尽显包容和创新之风范。“开风气之先、创至善之业”。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主动开埠的内陆城市,掀开了近代济南对外开放与城市化的进程。
随着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深入,中西方多元文化交汇叠加、相融共存,独具特色的商埠文化孕育而生,诞生了济南许多个“第一”:第一家自然博物馆“广智院”、第一座专业电影院“小广寒电影院”、第一家戏院“北洋大戏院”、第一家洋行“礼和洋行”……
走过百年,老商埠见证了济南工商业曾经的辉煌,聚集着众多的老洋行、老字号、老建筑。北洋大戏院、德华银行旧址、小广寒电影博物馆等代表性建筑,留给后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老商埠的浓厚重商氛围、老字号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老建筑的历史文化故事,成为展现济南文化底蕴、历史文脉、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
如今,老商埠乘风起势,从老建筑、老街巷、老字号、老院落里获得灵感,打造创意场景,让年轻的文化与历史的底蕴在这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艺术市中 韵动之城”
点亮艺术之睛
文化,培养出城市的个性。以“敢为人先、惟实励新”为内核的商埠文化和以“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为内核的红色文化,造就了市中特有的城市气质。
在今年5月份的上新街,青石板路上的阳光飘飘洒洒,27件创意十足的艺术装置作品点缀于古街巷间,为这条百年老街注入了澎湃的青春气息与艺术活力。这些作品正是来自市中区第二届“0531少年制造”公共艺术展。此次艺术展由青年艺术家、市中美术教师与千余名学子参与共创,以27件互动装置作品为载体,基于儿童视角,聚焦儿童友好,以生态环保、情绪供给、艺术公共互动等元素为驱动,为儿童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创造力的平台。
事实上,“0531少年制造”公共艺术展是市中区着力推动“艺术市中”建设的生动体现。立足城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市中区全力打造“艺术市中 韵动之城”,实施“文艺阵地优化提升、文艺服务提质增效、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城区品质提档升级、文艺品牌出新出彩”五大行动,丰富文化文艺产品供给,营造浓厚的城区艺术氛围,点亮文化强区艺术之睛,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人居环境。
推动“艺术市中”建设,市中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当1904年济南开埠后,随着经济以及开放度、包容度的日益增长,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济南曲艺达到一个高峰,并形成了十大书场,其中七个书场位于商埠区。时光流转,曲艺爱好者们又齐聚在老商埠,感受百年前曲山艺海的魅力。1980年的王超,出生于老商埠,2017年在经三路创办江湖艺社。从观众只有几十人,到如今的场场爆火,江湖艺社早已经成为济南的一张艺术名片。“我们打算成立市中区曲艺协会。”王超希望尽其所能,传递老商埠的曲山艺海文化。
近日,在老商埠的经四小纬二片区,济南英美烟草公司旧址焕新颜。艺述事博物集携手蓬皮杜中心入驻济南英美烟草公司旧址,打造集文化传承、艺术创新、商业活力与社区互动于一体的特色区域,塑造老商埠艺术文化新符号,展现百年商埠新生活方式、新商业代表、新文化融合。
艺术走出传统场馆,融入街头巷,让文化可感知可体验,浸润日常生活,市中区正将“艺术市中”打造为彰显城市气质的“金名片”、赋能美好生活的幸福源泉。
文化产业振兴
打造文化产业链群
商埠文化和红色文化贯穿了市中区的文化脉络,两大文化内含的“惟实励新”基因早已深深刻入市中人的骨子里,“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也早已横亘于市中区的热土之上。
市中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要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强基、以文兴业,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利用好市中文化资源,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创新力、文化服务供给力、文化产业竞争力。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衡量区域综合实力的关键标尺。在市中这片热土上,文化与出版传媒产业集群如璀璨明珠般崛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为文化资源富集区,市中区汇聚了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建有融汇老商埠、英雄山文化市场等特色街区以及望岳路创意产业园、JN150创意设计文化工场等产业园区。
据悉,2024年,市中区列入统计的文化企业达4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78家,较2020年增长20家,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0余亿元,居全市第二位,占GDP比重达5%以上,占比情况居全市第一位。
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市中区精心编制“产业链图谱”,围绕山东出版集团、济南出版社等龙头企业,以新闻出版、文化传媒产业数字化、集聚化发展为重点,推进打造“文化与出版传媒产业链群”。
从“链”到“群”,市中区形成以包括印刷器材以及油墨、配件、纸张等印刷物资制作为上游,以图书报刊发行、数字出版等为中游,以实体书店、网络销售、数字文创、智慧教育平台等为下游的文化和出版传媒产业链群图谱,集聚上下游骨干企业30余家。作为市中区文化与出版传媒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布局主题出版、教育出版、少儿出版、文化济南出版、传统文化出版、人文社科出版六大出版方向,有效形成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的集群化优势。
如今,市中区实施“链主”企业领航工程、链上企业倍增工程、链上重点项目推进工程、链上企业精准引进工程,支持链主企业强创新、优品牌、促转型,培育了一批聚集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涌现了一批有潜质的文化企业,产业链群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当梧桐叶影再次铺满经纬之路,这方土地将历史刻入血脉,以文化之光,照亮城市永恒的前路。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