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去北海玩一趟,别的都还好,就是那个游船,把人给坑到了。”一位老同事从北海旅游回来跟我吐槽说。
按他的说法:“花180元买的商务舱,8个人吐了7个;回程150元买的普通舱,反而全员睡得打呼。”
听完后,我哭笑不得。这哪是旅游,分明是“花钱买罪受”现场教学!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坐贵的船的体验感,反而没有便宜的舒适呢?
接下来,在他的继续描述中我得到了答案。
一、商务舱?纯纯大冤种专属
出发前想着“贵有贵的道理”,商务舱嘛,总得宽敞点、稳当点吧?结果一登船,他人傻了:
座位挤得像早高峰地铁,膝盖顶着前座靠背,想挪下腿都得喊“借过”;
号称“观景C位”,窗户上全是水珠,拍出来的照片像打了马赛克,还不如手机搜图;
最绝的是封闭式船舱,连甲板都不让去,全程闷得像蒸桑拿,还夹杂着此起彼伏的酸臭味(后面才知道是呕吐味)。
开船后更刺激了!
船像被扔进滚筒洗衣机,上下颠完左右晃,70分钟航程里,他全程体验“海上过山车”——失重感强到胃里的米粉在跳迪斯科,30分钟后,同行的小伙伴开始抱着塑料袋“喷水”,到快靠岸时,连平时喝啤酒不醉的壮汉都扛不住,8个人直接倒了7个,只剩他硬撑着,嗓子眼儿像塞了颗烂生姜,火辣辣地疼。
二、普通舱?隐藏的躺平神座

回程选普通舱纯属无奈(他说穷),结果直接逆袭成“人生赢家”:
船尾位置稳得离谱,像坐家里的沙发,8个人聊着天就睡着了,连准备的橘子皮、生姜片都成了摆设;
能开窗通风,虽然风大,但吹着海风比闷在商务舱舒服100倍;
工作人员全程不啰嗦,没人在你耳边叨叨“75%的人都会吐”,心情一放松,啥晕船都没了。
后来才琢磨明白:船这玩意儿,船头晃成狗,船尾稳如狗。
商务舱全在船头,浪一冲就跟跷跷板似的;
普通舱在船尾,离发动机近,重心稳,颠簸程度能减一半。
游船公司怕不是故意的?把最晃的位置标成“高价舱”,专坑他们这种“不懂行的冤大头”!
三、服务差到想打12305
商务舱的服务,回忆起来能把人笑哭:
上来就搞焦虑PUA:刚坐下,穿制服的大哥就拿着喇叭喊:“今天风浪大,可能会吐啊,塑料袋准备好!” 本来不晕的人,被他这么一吓,胃里直接开始翻江倒海。
回程普通舱的工作人员啥也没说,几百号人安安稳稳,合着你们早就知道船头晃、船尾稳?
正事不干,卖货第一
救生衣演示跟拍抖音快进似的,套上又脱下,全程念稿子像没睡醒;
转头就开始推销“北海特产”,从咸鱼干卖到字画,最扯的是卖画时说“这《乘风破浪》能保你不晕船”,他差点把昨天的饭笑出来。
座位搞盲盒
回程临时换船,短信只说“换船了”,没说新座位号。
他们按原座位找过去,好家伙,位置上坐了另一伙人,俩队拿着手机对峙,发现座位号一模一样——合着还搞“一座双卖”?
找工作人员理论,人家慢悠悠掏个扫码机:“换船了座位作废,重新填信息。” 8个人填8遍身份证,手都酸了,这操作怕不是从十年前穿越过来的?
四、避坑攻略:别当大冤种,听我的!
北海我去过一次,虽然没有坐过商务舱吧,但多少还是知道一点小经验:
1. 选舱位认准船尾普通舱
船头=晕船重灾区,船尾=稳如躺平,别信“商务舱更舒适”的鬼话,那是坑人的;
2. 提前3天买往返票
临时买票只会被割韭菜(比如他们被迫买高价舱),还可能被换船换座折腾死;
3. 别信工作人员的“恐吓”
越说“会吐”,你越容易晕,戴个耳机听歌睡觉,比啥都强;
4. 坐船前别吃太饱
尤其别喝牛奶、吃油腻的,不然吐起来更惨烈(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五、最后,我想再唠几句

最后说句大实话:涠洲岛的海是真蓝,沙滩是真软,但这破船是真拉垮。
游船公司要是再这么糊弄,迟早把游客全逼跑——毕竟谁也不想花着钱,还得在海上比谁吐得更狠,对吧?
温馨提醒:本文部分配图系网图,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
【今日互动】对于北海游船商务舱体验差这个事儿,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