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重庆市江北区红土地,现代化风格的高楼林立,在这摩登都市般的场景里,独具重庆特色的防空洞依旧默默守望。在这个明显具有战时意味的设施里,火锅店、老茶馆、背篓菜市人气旺盛,曾经的庇护所,如今盛满人间烟火。
在重庆,防空洞是抗战和备战时期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人们躲避空袭、坚持生产的重要场所,而在和平年代,防空洞则是重庆城市精神的具象化载体,是服务百姓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
6月11日,来自四川的游客杜雨走进位于沙坪坝区土湾街道沙滨路的“洞舰1号”,穿过仅有几盏应急灯点亮的防空洞隧道,乘坐模拟地心载人电梯,就来到了位于地下的“异世界”,通过与NPC“舰长”交互触发故事线,沉浸式体验2278年全球星际移民的科幻故事场景。
“这样的沉浸式科幻体验很新奇很刺激,给山城更增添了科幻魅力。”杜雨说。
“洞舰1号”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于2023年3月正式营业,超3000平方米的闲置防空洞被打造成“未来废墟科幻主题景区”,项目一经推出就收获重庆新奇体验收藏榜、人气榜第一名的成绩。目前,“洞舰一号”项目接待游客量超90万人次。
防空洞不仅是科幻主题沉浸式体验的绝佳空间,对于一些山城人民来说,“防空洞+火锅”还是回忆老重庆生活的一种方式。
在渝北区龙头寺公园至江北区九街之间的防空洞群里,近4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化身成为地下“超级火锅店”,能同时容纳218桌客人用餐。得益于防空洞冬暖夏凉的空间特性,作为山城文化代表的火锅和防空洞两大符号强强联手、跨界融合,创新挖掘重庆城市文化价值,开拓出一种新型文旅消费空间,日渐成为重庆文旅发展新亮点。
附近的居民周杨杰说:“小时候我们就在防空洞玩耍,里面黑漆漆的,现在打造成地下之城火锅店,又清凉又新奇,很适合带外地朋友来打卡体验。”
据了解,这家火锅店目前每天接待量超200桌,日均营收额可达10万元。
在防空洞的商业化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重庆还将民生价值更多地纳入思考,开发出了“防空洞+助农空间”、避暑纳凉点等便民项目。
在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背篓专线”上,每天清晨6时许,渝北区石船镇的菜农们背着背篓、挑着箩筐,将新鲜的瓜果蔬菜拿到闹市区售卖,居民享受到了来自农村新鲜果蔬的滋养,菜农们也获得了更高的收入。
而在轨道交通10号线红土地站附近,还有一个轨道交通4号线背篓周专线特供的助农空间——“地下之城”防空洞背篓助农空间。
从2024年5月25日正式开市起,每周六早上8点到11点,由渝北区石船镇和爱心企业支持,免费给菜农提供近100个售卖摊位,用于解决菜农在中心城区没有固定摊位等问题。与传统的菜市场不同,利用闲置防空洞打造的背篓助农空间温度适宜,能为菜农遮风避雨,是“背篓专线”民生温度的温暖后续。
地下之城防空洞背篓助农空间在运转过程中,也逐渐成为城市“新地标”,吸引远近市民及游客前来选购打卡,每期人流量可达2000人次。
“我们的员工会做好场地清洁,尽可能地为菜农们提供方便。”“地下之城”文商旅项目执行人左乐说。
重庆城区拥有防空洞数量超1600个,总使用面积约为110万平方米,通过对防空洞的多元化融合规划与适应性再利用,重庆城区防空洞已经衍生出系列丰富的消费新业态和新场景。目前,20个“山城洞天”重点项目已经投入运营,“防空洞+”博物馆、主题景区、助农空间等功能各异的爆款项目年均游客量超400万人次,总营收达6000万元,实现了防空洞再利用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正式印发,支持利用防空洞打造火锅店、茶馆、书店等“山城洞天”消费新场景。接下来,市国防动员办将持续推进人防工程盘活利用,进一步释放洞穴经济的活力,让历史遗存成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有机组成部分,让防空洞成为承载历史记忆、孵化新兴业态、服务民生需求的“多面手”,从“地下存量”变为“城市增量”,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