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卫古城,位于右玉县北,距杀虎口10公里,苍头河由南向北从城西流过。右卫古城汉代叫善无古城,是春秋战国时期倡导胡服骑射的赵王灵王所修建的。到了明代,为的是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明洪武二十六年,在善无古城遗址上重新建城。
作为一座边塞城池,右卫古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曾经是周伐猃狁,秦击匈奴,唐征突厥,契丹与宋对峙,明朝抗击鞑靼,在这块土地上,上演绎了多少次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到了清代,长城内外大一统,胡汉一家亲,成为朔平府治,成为蒙汉民族间交融通往之处,晋北的贸易中心。
走进右卫古镇,感觉时光倒流,这里依然保留着较完整的土筑城,城周10里,有四个城门。瓮城尚存,经过修葺一新,城楼更显雄姿,街道宽阔整洁,店铺一字排开,虽然失去了防御功能,但仍是晋北的一个繁荣的农村小镇,城内仍有住户,人流涌动,商店林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
明代这里百业俱兴,人丁兴旺,商铺颇多,一派繁荣。据记载,城内当年有将军府、都统府等衙署多所。在北城门洞有两块镶嵌在墙壁上的石碑,详细记载了明代修筑右卫古城的情景。
古城之内除了明清遗迹,有民国晋北实业银行右玉分行旧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右玉干部学院、县委旧址、右玉供销社、右玉粮站等。右卫古朴而荒凉,带着浓浓的边塞韵味,登上城墙,小小的古城尽收眼底。
站在关城之上,领略雄关古城独有的庄严,明砖清瓦的古意,仿佛能听到晋商旅蒙的驼铃、西口古道的咏叹。历史上的右卫古城作为外长城重要关口杀虎口的大后方,九边重镇大同的大前方。曾是晋蒙边境上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右卫古城曾经是右玉县的驻地,1972年,右玉县委从古城搬迁到现在的新城,现古城为右卫镇镇政府所在地。上世纪右卫老城曾经被风沙掩埋,英勇的右玉人民防风治沙,向大自然宣战,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终于战胜了肆虐的风沙,营造出一片片塞上绿洲,成为新中国治沙、造林的典范,铸就了伟大的右玉精神。
右卫古城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也见证了右玉人民治理风沙,植树造林,改天换地的艰难历程,更见证了弥足珍贵的右玉精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