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水寒山
站在岩背观景台,暨家寨藏无可藏,总共才八间大屋(俗称八家古寨),清一色石木结构,分布在海拔约700米的山间盆地里,四周为青山、竹林,这可能是永嘉真正的最后原始村落了。暨家寨也称屿山、社山,属括苍山脉的核心区域,据对外公开的《暨氏族谱》,暨家寨是一个血缘村落,全村暨姓,明末清初时,由仙居避祸迁居而来,距今不到五百年。



暨家寨属于岩坦镇深龙下的一个自然村,与深龙之间还有很长一段盘山公路,进出暨家寨唯一的通道便是这寨门。当然,暨家寨不是“寨”,与土匪山寨无任何关联。暨家寨地势险要,下临绝壁,在暨家寨通公路之前,仅一条山路可行,因而,也享有了“世外桃源”的美誉,形如西藏的“墨脱”。


当然,暨家寨并不是身在深山无人识,早在2009年就已经入选了“中国十大景观村落”,2015年入选“第二届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还享有“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浙江历史文化生态古村”名头,2023年,《田耕纪》剧组考察了十多个古村落,最后一眼相中了暨家寨。


溪水绕村郭,暨家寨除村落的原始之美外,村上有个王堆坑景区,村下有个白石坑景区。最美的还数瀑布,无论长度,落差,水量都绝无仅有,最后注入楠溪江的清澈。暨家寨仍被称为楠溪源头村落,经暨家寨段入口逆流而上,笔者已深入楠溪江源头达2.5公里。


穿过村庄,往山后走,暨家寨之上仍有200米的海拔,王堆坑是条山后的峡谷,也是整个村子的水源地,除瀑布之外,有许多类似小型水库的深潭,其中有一个叫龙潭的,犹为奇特,水从上不断冲刷下来,却暗自从地底流走,象似在坚硬的岩体之下藏着一条地下长河。


自古暨家寨自食其力,农耕畜牧,自给自足。王堆坑峡谷中就有一处水碓磨坊,借水力资源脱壳磨粉。峡谷之水源于最高的对山岗岭,海拔高度923米,为仙居、永嘉两县分界,一路下跌至暨家寨,在王堆坑形成瀑布群。最具观赏的是长坑瀑布,嵌在幽深的沟谷中,碎雨漱石,水汽飘浮,静谧而清秀,宛若桃源。



为旅游需要,王堆坑造了几个观瀑亭,一个瑜伽平台及歇脚的场地。步道与仙永古道相接,与岩背观景平台相通,不过,需爬上穿越竹林的一段陡峭山道,山石湿漉且布青苔,状若登梯之艰难。


仙永古道也称对山岗岭古道,起点为暨家寨,经仙居淡竹乡英坑村,黄坦村为终点,是古时永嘉岩坦、溪口、潘坑、深龙前往仙居的必经之地,有“黑白两道”之称,贩卖食盐,运送木炭。暨家寨有一座乱石叠磊的“立交桥”,也如小寨门,仙永古道正是从这座桥下开始起步的。在对山岗岭头,还有一处“古越岩画”,相传为魏晋时期的凿刻,对山岗岭头有古人活动的痕迹,至今在棋盘石的地方留下一则美丽传说:“仙人一盘棋,人间八百载”。


或许来得太早,暨家寨的停车场只停了两辆车,偶尔,有一两个村民出入寨门,或是一头挑了老式竹簸箕,临近中午的时候,一排寨屋后门的檐口,借宿了两缕呛人的白烟,他们象是社会的边民,原生态的活着,已不在乎那扇院门是否牢固,插几根木篱笆当院墙,就算是防住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了。


人口散失,也是暨家寨的一个现状,以猫、狗为伴,鸡、鸭、鹅自由行走。不到日子,还看不到《田耕纪》中以颜色涂抹的生活,土豆,薯类,瓜果躺进了哪个角落,甚至连笋干也不见了踪影。但这些不代表暨家寨只是简简单单地将生活状态拉回到百年之前,既然有多出来的土地,在环溪流的一侧,建了一个公园,让水生植物与精巧的石桥生出情愫。



不用愁会找不到你想去的地方,暨家寨有自己的导游图、标识牌。迈过溪的是一座简陋的古旧石桥,蓬草遮顶,护栏钉几片木条,四处漏风,走过了一批又批的生人,很少有人在桥上稍作停留。



桥下有一深潭,这是暨家寨唯一的泄水口,收聚了所有的水流,又将多余的排泄了出去,它才是白石坑瀑布豪壮的“原罪”,潭水够清澈,清凉,我将一根竹杆插了下去,也将自己的手掌伸进了水里。我曾短暂站立桥端,看别人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再出去几米,已是百丈悬崖。站在顶上,看不到底部的沟谷,在这条探密白石坑瀑布的栈道上,明显是花过不少心思的。有钢筋混凝土的坚固,也只有这样的道,才能让人安心在这悬崖绝壁上行走。



一般的瀑布冲崖而下,到达一定高度,被山风吹散,化作了雨,留在眼里的只是半截躯体的残缺,而白石坑瀑布却能冲开岩体一条深沟,并在这条深沟里长时间纵享丝滑,然后跌落潭中,宛似舞台上正在飘动的一条水袖。除了这条栈道,我没有其他的视角,无论俯视,还是仰望,在我半生所见的流水中,鲜有相遇。


我的猜想,白石坑绝壁定是缓坡,所以风吹不动这条流水,白石坑是条三折瀑,一波三折,当到达第一折的潭边时,为了看清瀑布的全貌,象一只岩羊,有人攀上了岩壁。三折瀑都是激流,唯独到达底部的潭水时,却没敢搅动一片竹林的静,最后渗入沙砾流走了,融入楠溪江的源头。


谈楠溪江之美,那是多余的,特别是在这源头,楠溪江之水成就了谢灵运中国山水诗鼻祖的地位,也因此有了“天下第一水”的美誉,历史中多少文人墨客在“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的焦虑。

我没办法象谢灵运那样“溯溪终水涉,登岭始山行。”,完成不了楠溪江源头,从暨家寨至罗垟的穿越,了解其间的长度。这条峡谷目前还处在原生态之中,并无多少打扰,我尝过水的味道,微甘,所以,不必舍远九寨,就暨家寨的这一段,也是记忆中舍不掉的绿如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