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月,我和李节、刘忠和、冯源三位老师一早在包头市区汇合后前往达茂联合旗进行一天访古行程。
沿着一级公路向北行驶来到达茂联合旗百灵庙镇后我们来到了达茂旗博物馆,本想直奔馆内参观阿勒坦汗蒙文碑和景教墓顶石,但遗憾未能看到,仅在一楼观展后便离开了。
离开百灵庙镇向东行驶前往石宝镇找寻大苏吉城址,沿途前半段路况良好,后半段驶离国国道后走了一段路况颠簸的土路,好在李老师的硬派越野车性能给力,驾驶技术一流,使得较为复杂的路况也变得如履平地一般。
经过了一段时间行驶后我们来到了大苏吉城址。
大苏吉城址位于石宝镇城圐圙村西南0.5千米处的塔尔洪河上游西岸,地处缓坡地带。城址平面呈正方形,边长560米,双重城墙,夯土建成,其中,内城墙为主墙,底宽10米,残高1米左右;每面城墙设马面6座,四角有角台,东西城墙中部辟门,外设翁城。西门方向255° ,主墙外30米为低矮的副墙,城门部位呈“八”字形外凸。城内街道布局呈双线“十”字形分布,将城内分为四区,街道两边有凸起的土垄,其中东西街宽75米,与城门相对接;南北街宽70米,接南北城墙。城内分布土丘状台基数座,地表散布白瓷片、缸瓷片和陶片。该城址西12.5千米为金界壕,其布局、性质与四子王旗大庙古城近似,为金界壕沿线屯兵的边城。
行走大苏吉古城址过程中发现,城址四面城墙保存较差,仅西、南城墙外能看到浅显双壕结构,类似构造与金长城(界壕)建造风格相似。西墙中部城门方位可见,横贯城内东—西方向街道可见。城址东墙、北墙内、外侧生长有蔓草,城址以北以东区域内分布大小不等数座土丘,不确定为均为建筑基址。城内地表散布少量铁具、白瓷片、酱色瓷片、罐底,为金、元时期遗物。
大苏吉城址旧文保碑碑文提到该城址应为金末元初军事重镇——乌沙堡,但在新文保石碑碑文结尾处将该城址定义为金界壕沿线一处屯兵边城。上世纪七十年我国著名考古专家盖山林先生曾实地踏查大苏吉城址,并认为其为历史上的防御重戍乌沙堡。但关于真正的乌沙堡址众说纷纭,至今未能形成统一意见。随行刘忠和老师不认同大苏吉古城为乌沙堡一说。
大苏吉城址为达茂联合旗境内规模较大的金元时期汪古部所辖古城址之一。金朝汪古部族曾为金国戍守界壕。后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诸部和对金国作战中,汪古人均曾立下卓越战功。大苏吉城圐圙城址应为金末时期汪古人戍守在金长城西南方向上的一座兼军事防御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的较大型城址,发挥着镇戍作用。
离开大苏吉成址后我们路遇一段北魏长城遗址。
来到希拉穆仁镇后我们首先来到了希拉穆仁城圐圙城址,沿途又看到了一段北魏长城遗址。
希拉穆仁镇西南方向草原上遗存有两座古代城址,分别是希拉穆仁城梁城址和希拉穆仁城圐圙城址。两座城址南北毗邻,南侧为城梁城址,东北侧为城圐圙城址。
城梁城址为大、小两城所组成。其中大城建于金代,为汪古部遗存,小城建于元代,是否是后来汪古部在原城基础上扩建而成有待进一步考证。金元时期,活跃在当时阴山以北广袤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为汪古部所辖领地甚广,如今在达茂草原上发现有其所建大型城址,如敖伦苏木城址、木胡儿索卜嘎城址;小型戍堡,如德里森呼图克、好伊尔呼都格;另外还有一些村落遗存。
城圐圙城址由五座小城所组成。其中西侧有三座小城,东侧有两座小城。希拉穆仁城圐圙城址考证为北魏时期六镇之一武川镇故城遗址。北魏时期,当朝者为抵御另一支来自更北方游牧部落柔然的频繁掠扰,采取了积极的军事防御措施,修筑了著名的北魏长城和六镇。其中号称六镇之首的怀朔故城遗址位于现包头市固阳县境内,而这座希拉穆仁城圐圙城址也被众多专家学者所考证为武川镇址所在,从而为此前该镇址所处位置上的众说纷纭揭开了一层“神秘面纱”。
随着岁月流逝,在漫长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碰撞和交织、厮杀和包容下曾迸发出过激烈的火花,可惜这些古城却因种种原因遭受着无情的摧残,如今仅存这低矮的土垄隐约浮现在茫茫草原之中。
时间过的很快已经是下午16点半,我们回到希拉穆仁镇后先是买票参观了普会寺,之后在一家蒙餐馆吃饭,算是午饭与晚饭合二为一了。
返程路上来到一处金界壕遗址,但和之前看到的北魏长城类似,破坏严重早已成为低矮土垄或消失于地表。界壕旁边树立的文保碑文字迹漫漶不清,浇上水后也不易分辨,我们逗留片刻便离开,结束当日访古行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