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即将出游的目的地,选择了东欧的波黑和塞尔维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个相邻的国家都对我国免签,可以省去很多手续。
上篇介绍了波黑,今天专门说说塞尔维亚这个国家:
塞尔维亚只是东欧一个不大的内陆国家,但最近这二十多年来,中塞关系越来越好,已经发展为历经风雨、患难与共的“铁杆朋友”。
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2014年塞尔维亚遭受严重洪灾;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中塞人民总是在对方遭遇困难时毫不迟疑地伸出援手。
新闻中,曾看到:
2014年,中国承建的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竣工通车。
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唯一国有钢厂——斯梅戴雷沃钢厂,仅半年多就成功扭亏为盈。现在已是塞尔维亚三大出口企业之一。
2017年,塞尔维亚成为欧洲第一个对我国真正实行免签政策的国家。
2022年,中国参建的匈塞铁路贝诺段(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建成通车。
今天,我们就从基本信息、地理环境、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特色美食几方面,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国家。
一、基本信息
塞尔维亚共和国简称“塞尔维亚”,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中部的内陆国。国土总面积与我国重庆差不多。周边与黑山、波黑、克罗地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北马其顿及阿尔巴尼亚8个国家接壤。
塞尔维亚分为贝尔格莱德市(首都)和29个行政州,设有2个自治省:北部的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包含7个州),西南角的科索沃自治省(包含5个州)。
主体民族为塞尔维亚族,占到总人口的83.3%(不计科索沃地区),官方语言是塞尔维亚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官方货币是第纳尔(RSD), 1元⼈⺠币≈14-15 第纳尔。
塞尔维亚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二、地理环境
塞尔维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其地理位置形成了西欧、中欧、东欧,以及近东和中东之间的天然桥梁和交叉路口。
地形:塞尔维亚的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和山区,东、西部分别为斯塔拉山脉和迪纳拉山脉的延续;北部则为平原,是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河网稠密,土壤肥沃。
河流:欧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在塞尔维亚境内,与支流萨瓦河、蒂萨河汇合后,折向东南流,构成与罗马尼亚的界河;另一支流大摩拉瓦河南流纵贯塞尔维亚近一半的国土,是巴尔干半岛最长的河流系统,最终在斯梅代雷沃东北注入多瑙河。
三、人文历史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4世纪,古罗马帝国占领了塞尔维亚地区,并将其纳入罗马帝国。
公元6~7世纪,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尔维亚人定居于巴尔干半岛萨瓦河中下游,向南到亚得里亚海沿岸一带。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居民改信东正教。
公元9世纪,塞尔维亚人建立早期公国,接受拜占庭的统治。
11世纪末期~12世纪,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斯蒂芬・奈马尼亚率领塞族人民浴血沙场、南征北战,首次建立了拥有独立王权、统一的塞尔维亚王国。这位开国之君也因此备受尊重,被后世冠以“伟大而完美的斯蒂芬・奈马尼亚”尊号。
随着一代英主溘然长逝,王位虚悬,三位王子开启夺位之战。其中幼子萨瓦对世俗政务不甚关注,却对宗教情有独钟。在长兄和次兄的争斗中,萨瓦站在了次兄斯蒂芬一方,助他成功登上王位,接掌了王国大权。
在王兄支持下,萨瓦去君士坦丁堡觐见大牧首,并在塞尔维亚第一次建立了自己的总主教区,萨瓦也成为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第一任大主教。这不仅仅是东正教传播史上的重要进展,也使整个塞尔维亚民族始终存在着强大的凝聚力,建立起塞族自己独有的文化,萨瓦也被后人尊为圣人。
14世纪上半叶,塞尔维亚王国接连击败保加利亚和拜占庭,国家发展到达第一个巅峰。
14世纪后半期起,土耳其人开始向巴尔干半岛扩张。东南欧各族人民纷纷起来抗击侵略者。
1389年,塞尔维亚的大公拉扎尔组织联队,前往科索沃组织防御,与奥斯曼人狭路相逢。这就是“科索沃战役”。虽然塞族人刺杀了土耳其苏丹,但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击败,拉扎尔大公被俘并被斩首。
塞尔维亚大公:拉扎尔
(关于科索沃多说几句:奥斯曼土耳其占领科索沃后,原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陆续逃往北方和西方。而阿尔巴尼亚人则趁机移居科索沃,且大多接受了伊斯兰教。土耳其统治者将流亡者留下来的土地与房屋,分给了改变了宗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到18世纪,科索沃已成为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地区。这个长期复杂的历史变迁,使得塞尔维亚族人和阿尔巴亚族人,都认为自己才是科索沃地区的主人)
到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已完全征服了塞尔维亚,塞尔维亚陷入奥斯曼土耳其近500年的统治。
其中的1595年,奥斯曼统治者为震慑塞尔维亚人,将圣萨瓦的遗骸挖掘出来进行焚烧示众,这一暴行激起了塞尔维亚人民的极大愤怒。如今:贝尔格莱德的圣萨瓦寺就是在当年焚烧之地建起来的东正教堂,在此供奉创始人圣萨瓦。它的建造过程历经波折,是贝尔格莱德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东正教教堂。
1804年,在卡拉乔尔杰(1768—1817)的领导下,塞尔维亚人发动了民族起义,起义的中心是贝尔格莱德、舒马迪亚等地,随着起义范围的扩大和战场上的胜利,起义逐渐转变为争取政治自治的解放战争。
卡拉乔尔杰
1806年夏,起义军重挫土耳其驻军,并在在俄国的支持下,土耳其政府妥协,塞尔维亚享有了某种自治权。
但不久,俄土和解,俄法战争爆发。
1813年,土耳其派军队全面出击,再次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坚持了9年的第一次民族起义失败。
****
1815年4月,塞尔维亚人民再次拿起武器为独立而战,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上次起义领导者卡拉乔尔杰的反对者——米洛什·奥布廉诺维奇(1780—1860)。在几个月时间内,起义军重新解放了塞尔维亚的大部分城市。并建立了塞尔维亚王朝统治体系。
在后续塞尔维亚很长的历史中,也是卡拉乔尔杰家族和奥布廉诺维奇家族争夺塞尔维亚统治权的历史。
1834年,塞尔维亚成为一个拥有3.74万平方公里、且有明确边界的自治公国。
1939年,米洛什·奥布廉诺维奇之子米哈伊洛首次继位,之后的1842年-1860年,曾被卡拉乔尔杰家族推翻,1868年被反对派刺死。
米哈伊洛在两次执政期间(1839-1842、1860-1868),尤其是在第二个执政期,推行政治改革,建立常备军制度以强化中央集权,制定塞尔维亚首部成文法典,巩固君主专制统治。于1867年成功迫使奥斯曼帝国驻军全部撤出贝尔格莱德 ,实现塞尔维亚事实上的独立。
塞尔维亚人为纪念他对国家的贡献,将贝尔格莱德的主要大街命名为米哈伊洛大公街,并在共和国广场建有米哈伊洛大公铜像。
1875年,巴尔干半岛上,各地掀起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土耳其民族起义。
1878年,塞尔维亚在俄国的协助下,摆脱了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获得了完全的独立;
1882年,成立塞尔维亚王国,不过,当时的国土仅包括今塞尔维亚的中部。
1912~1913年,在巴尔干半岛上先后爆发了2次战争。战争的结果,塞尔维亚的国土向南扩展,兼并了包括科索沃、今北马其顿共和国等地区,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区当时为奥匈帝国所管辖,不在塞尔维亚国土范围之内。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了正在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夫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一战期间,同盟国(包括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占领了塞尔维亚全境。
1918年一战结束,同盟国战败,塞尔维亚得以复国。塞尔维亚王国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地区的南部斯拉夫人组成“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史称“第一南斯拉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南斯拉夫三面受敌,除希腊外所有邻国都是轴心国成员。
1941年4月,轴心国侵入南斯拉夫,并将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体被匈牙利兼并,科索沃并入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其余部分则由德军占领。
此时,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坚决抵抗德国法西斯的占领。引进到我国的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描写的都是那个时期的战斗场景。
***
1945年,二战结束,铁托成为国家最高领袖,联合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一起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1948年,南斯拉夫与苏联决裂。
1961年,铁托和埃及总统、印度总理共同创立了不结盟运动。冷战时期,南斯拉夫被视为“社会主义阵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巴尔干半岛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缓冲区。
这时期的南斯拉夫史称“第二南斯拉夫”。在铁托的领导下,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了东欧共产主义国家中较富裕的国家。上世纪的60年代,电视机普及率超过50%;70年代,36%的人拥有汽车。而且国家的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
1980年,铁托逝世后,民族矛盾开始激化,最终导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的解体。南斯拉夫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中的四个先后宣布独立。
1992年之后,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国,重组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联盟),被称为“第三南斯拉夫”。
在南斯拉夫逐渐分裂解体的过程中,以阿尔巴尼亚人为主体的科索沃也一直要求独立,塞尔维亚无法接受科索沃的独立,因为“科索沃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塞尔维亚王国的诞生地,谁放弃了它,谁就会在塞尔维亚人心目中成为千古罪人”。南斯拉夫向科索沃派驻军队、警察,这使得塞、阿之间的冲突升级,矛盾日益恶化。
1998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此为契机,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1999年3月24日,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下,北约发起了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一直持续进行了78天,这就是近现代有名的“科索沃战争”。
其中在5月8日,北约空袭部队的五枚导弹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三名记者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
战争最终以塞尔维亚军队撤出科索沃,由国际社会接管科索沃告终。
***
2006年,黑山也正式宣布独立;之后,塞尔维亚继承了塞黑国际法主体地位,成为最后一个宣布独立的南斯拉夫国家。
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塞尔维亚拒绝承认科索沃的国家地位。
***
如今的塞尔维亚,成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
农业是塞尔维亚传统优势产业,是世界第一大树莓生产国,还是欧洲最大的苹果出口国和世界最大的李子生产国之一。
此外,塞尔维亚森林资源丰富,是巴尔干地区最大的锯材硬木生产国之一。
希望塞尔维亚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越来越好吧!
四、旅游资源
自从塞尔维亚对我国开放免签后,越来越多的国人将去欧洲旅游的首选定为塞尔维亚,那里融合了壮丽的自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美食和热情的人民。
来塞尔维亚旅游,必去的城市为:首都贝尔格莱德、第二大城市诺维亚德。除此之外,我们这次还计划去一下兹拉提波尔州的首府乌日策,因为从首都有火车、大巴可以到达那里。它们在塞尔维亚的位置大致如下:
今天就重点说说这三个城市。当然,如果租车自驾,自由度会更高,可以去北部邻近匈牙利的苏博蒂察,也可以深入塞尔维亚南部,那里散落着如宝石般璀璨的修道院群。但本文就不详细介绍了。
首都:贝尔格莱德(Belgrade)
贝尔格莱德坐落在多瑙河与萨瓦河的交汇处,是塞尔维亚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周边国家争夺的军事要地。
【历史简述】
贝尔格莱德的老城区位于萨瓦河右岸:公元520年,斯拉夫人占领了这一地区。1284年,贝尔格莱德第一次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首都。1521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之后在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间几度易手。直到1841年,才重新成为塞尔维亚的首都。据说是“历经115场战争,44次被夷平的城市”。
新贝尔格莱德也称新城区,位于萨瓦河左岸,二战后的南斯拉夫时期才开始大规模建设。这里的建筑以实用和创新为导向,属于上世纪在东欧流行的野蛮主义建筑风格。从下面几张照片感受一下:
【交通】
贝尔格莱德机场位于市区以西12公里处,火车站和大巴车站都在市区。
市内纯数字的公交免费,带字母的公交收费。例如:
从贝尔格莱德机场到市区,可以乘坐免费的72路、600路、607路。如果乘坐A1,就需要收费400第纳尔。
大致的示意图如下:
【旅游景点】
我们先说老城区:
贝尔格莱德要塞
又称卡莱梅格丹城堡,坐落于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是巴尔干半岛重要的战略防御工事。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的凯尔特人定居点。要塞历经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争夺与重建。
现在看到的城堡,大部分为土耳其统治时期修建,但仍依然可以看到古罗马、奥匈帝国的建筑遗风。
现在景区包含上下城堡及卡莱梅格丹公园群落。其中,为纪念一战胜利十周年,在1928年修建的胜利者雕塑,已经成为塞尔维亚的标志性建筑。
注意事项:
1、城堡免费游玩,但景区内的塞尔维亚军事博物馆、动物园等收费;
2、城堡是俯瞰多瑙河和萨瓦河最好的地方,建议4点后来这里,可以等候看落日、晚霞。
3、网友提醒:只要时间允许,不要错过景区东部的鲁日卡教堂和圣佩特卡小教堂,不收费还挺有特色。
米哈伊洛大公街
这是老城里最主要的商业步行街,连接卡拉梅格丹城堡与共和国广场,全长不到一公里。街道两侧林立的历史建筑,最初由贝尔格莱德权贵家族兴建,融合了巴洛克雕花铁艺阳台、新古典主义拱门等元素,展现了奥匈帝国时期的建筑风貌 。
现在是繁华的商业区,聚集品牌商店、露天咖啡馆、画廊、古董店,街头常有艺人表演。
共和国广场
共和国广场以米哈伊洛大公铜像为核心标志,周边分布着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国家剧院等。
塞尔维亚国家博物馆:虽然历史介绍部分不多,但竟展有埃及木乃伊和不少欧洲艺术品,其中有惟妙惟肖的石雕《蒙面纱的女人》,还有莫奈的《卢昂大教堂》、凡高的《农妇》、马蒂斯的《窗边的女人》、毕加索的《女人头像》等。
石雕《蒙面纱的女人》
收费:周日免费,其余时间收费300第纳尔。
开放时间:周二、三、五、日:10:00-18:00;周四、六:12:00-20:00;周一闭馆。
***
国家大剧院:建于1868年,集歌剧、芭蕾舞剧和话剧演出为一体。在1999年北约轰炸期间,剧院作为唯一持续开放的文化场所,通过象征性1第纳尔票价维系民众精神需求。
注意:票价400-1400第纳尔(30-110元人民币),想进去感受一下氛围的可以提前在其官网购票。还有网友在现场买到了低价尾票。
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教堂位于国会大厦旁边的一个公园内,建于一战和二战之间(1931-1940年),外墙使用红白双色大理石,采用塞尔维亚-拜占庭复兴风格,外观宏伟壮观、非常好看。
提醒:所在的公园是当地人休闲散步的地方,可以找个椅子坐下来,感受一下当地风情。
特斯拉博物馆
尼古拉.特斯拉,是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他与爱迪生同时代、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磁学上的磁密度单位Tesla,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以记住他在磁学上的贡献。
塞尔维亚人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贝尔格莱德机场,马斯克用他的名字为自己的电动汽车命名。
特斯拉(1856-1943年)的父母都是塞尔维亚人,但他本人并没有在贝尔格莱德生活过。在他28岁的时候就到了美国并加入了美国籍,但塞尔维亚人仍然以他为荣。1957年,特斯拉的骨灰被运回贝尔格莱德。
特斯拉博物馆就是为纪念尼古拉·特斯拉而建。馆内不仅有众多特斯拉相关的展品,还有特斯拉线圈等设备的工作演示。
注意事项
门票:800第纳尔;整点跟团进入,解说分塞尔维亚语和英语两种。
圣萨瓦教堂
萨瓦是塞尔维亚东正教的创始人,1935年,塞尔维亚人在当年奥斯曼帝国焚烧圣萨瓦遗体的地方,修建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以纪念他为塞尔维亚东正教的创建做出的巨大贡献。教堂建设因二战而停止,主体建筑直到2004年才完工。整体施工和内部装修目前还在继续中。
走进教堂,金碧辉煌、恢弘大气,绝对让你感到震撼!
注意事项:
1、免费参观;
2、如果地宫开放,一定下去看看,千万别漏看。
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群及铁托墓
博物馆位于老城南约5公里,是贝尔格莱德送给铁托70岁的生日礼物,于1962年5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因此又被称为“5月25日纪念馆”。这座博物馆是贝尔格莱德第一座专门建造的博物馆,也是塞尔维亚现代主义建筑的典型范例,当时主要用于收藏展览铁托收到的礼物、勋章和私人物品。
现在馆区分三部分:1、展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时期历史;2、铁托获赠的各种礼物;3、铁托陵墓(又名“花房”)。
注意事项:
门票400第纳尔。周一闭馆,开放时间:10:00-18:00。
阿达岛
萨瓦河中间有座小岛,叫“阿达岛”,小岛修建有一条河堤与陆地相连,被开辟为公园。岛上有一个7公里长的河岸沙滩,建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众多运动场所,以及环岛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岛上还有许多餐馆、咖啡馆和小吃摊,每年夏季,这里便是市民游泳、滑水和享受日光浴的胜地。没有海的塞尔维亚将河滩当成了海滩,被人们称为贝尔格莱德的海。
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1999年5月7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科索沃战争中,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炸毁,造成3名记者牺牲,数十人被炸伤。如今,旧的大使馆大楼已经拆除,原址上建成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遗址前留有纪念牌。
泽蒙小镇
泽蒙是多瑙河岸边的一座古城。公元1127年,匈牙利国王征服了这里,用石头筑起城墙。自此,泽蒙便成为了匈牙利南部边界上的独立城市,以及奥匈帝国最南端的边境重镇。
直到1934年,泽蒙才被并入贝尔格莱德。二战结束后,贝尔格莱德的新城区不断开发建设,逐渐与泽蒙连了起来。但这里的建筑风格与贝尔格莱德老、新城区都截然不同,更多地融合了巴洛克风格,老旧的物件、碎石路、墙面、门窗等都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古朴味道。
在泽蒙,穿行在幽深的巷子里,崎岖的石子小路、古朴的老房子,充满了中欧的旧时气息;上午镇上有一个市井气息满满的露天市场;还可以在多瑙河畔喂喂天鹅;最后,一定要登上泽蒙的制高点夏尔朵什塔俯瞰小镇。
游玩注意:
1、小镇不收费,如果想登到夏尔朵什塔上,需付费200第纳尔;
2、泽蒙是有火车站的,如果去诺维萨德可以直接在这里坐火车,不用返回贝尔格莱德市区。
******
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Novi-Sad)
诺维萨德是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首府,位于巴奇卡运河和多瑙河交汇处,距贝尔格莱德约70公里。是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被称为塞尔维亚的文化之都。
诺维萨德位于多瑙河左岸,右岸是彼得罗瓦拉丁(Petrovaradin)。
【历史简述】
哈布斯堡王朝对诺维萨德地区的统治始于17世纪末,当时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被禁止居住在多瑙河右岸的彼得罗瓦拉丁。于是在1694年,塞尔维亚人跨过多瑙河,在左岸建立了新定居点,最开始城市名字就叫塞尔维亚城。1748年,当城市获得自由城地位时,被命名为今天的名称——诺维萨德。
18世纪到19世纪的绝大多数时间,诺维萨德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塞尔维亚城市。在塞尔维亚人没有形成自己的自主国家时,诺维萨德充当了塞尔维亚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因此有“塞尔维亚的雅典”的美称。
1867年,诺维萨德作为匈牙利的一部分合并进了奥匈帝国版图,城市人口的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塞尔维亚人不再占主体地位,成为了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城市。
一战以后,并入南斯拉夫王国;二战之后,成为南斯拉夫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首府。
【交通】
1、从贝尔格莱德可以坐火车到诺维萨德,分快慢两种:快车30分钟,慢车50分钟。慢车在泽蒙小镇、红酒小镇都有站。看好时间表,可以下去玩。
网友提醒:目前,诺维萨德火车站因顶棚坍塌还没修好,在诺维萨德上、下火车都需要去临近的Petrovaradin火车站。 有免费摆渡车往返于Petrovaradin火车站和国家剧院之间。下车跟随人流走就行。
2、市内公交:车票200第纳尔,上车购买即可;谷歌地图上查询不到诺维萨德的公交线路,这个有点麻烦;因诺维萨德景点相对集中,体力好的完全可以步行游玩。
【景点】
核心区域:距离都不远,徒步游玩即可。主要包括诺维萨德犹太会堂、国家大剧院、自由广场、市政厅、玛丽亚大教堂、泽麦约维努大街、圣乔治东正大教堂、东正教会等。
自由广场:这里是主城区中心,其名字从奥匈帝国的“弗兰茨·约瑟夫广场”到南斯拉夫的“革命广场”,最终定格为“自由广场”,名字的变迁藏着塞尔维亚的抗争史。
自由广场
市政厅:就在自由广场的西南端,一座充满新文艺复兴风格对称美学的建筑。
市政厅
诺维萨德主座教堂,就在市政厅对面,又称玛丽大教堂,是诺维萨德最大的一座罗马天主教会教堂。1739年土耳其占领贝尔格莱德之后,一大批富有的天主教徒迁到了诺维萨德,天主教大主教于1742年修建了这座教堂的前身。后来教堂在1849年的轰炸中遭到严重破坏,钟楼完全被摧毁,于是索性整座推倒重建。现在我们看到的教堂是1894年建成的。
玛丽大教堂
玛丽大教堂是塞尔维亚唯一用粉色砂岩建造的主教堂!因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依然屹立不倒,被当地人称为“多瑙河畔的守护神”。尖塔高72米直插云霄,顶部十字架是用战火中的炮弹熔铸而成,象征和平重生。
诺维萨德的犹太会堂:距离自由广场不远,这是塞尔维亚四座犹太大教堂之一。在其正墙上的纪念牌里,记录这样一段历史:1944年,这座会堂曾作为犹太人被驱逐至死亡集中营前的集结地。
会堂旁边还有犹太学校和犹太社区办公楼,组成了犹太宗教建筑群。三座建筑的立面均以黄色烧结砖砌筑,其中,会堂的外墙装饰尤为繁复。
东正教主教宫:这座宫殿始建于1741年,目前属于私人住宅并不对游客开放,但这座宫殿的外观非常漂亮,宫殿前还立着一尊约万·约万诺维奇·兹马伊(Jovan Jovanovic Zmaj)的塑像,他是出生于诺维萨德的塞尔维亚著名诗人。
整个建筑采用塞尔维亚拜占庭风格设计,外墙覆盖着独特的红砖,外立面有丰富的细节装饰。在主教宫斜对面拐角处,是建于1720年的巴洛克风格民居,是老城保存最久的老建筑。
圣乔治东正大教堂:距离主教宫不远,是诺维萨德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建于1734年至1740年之间,属于巴洛克晚期的教堂。
教堂的内部装饰非常漂亮,金色的圣乔治画像和璀璨的水晶吊灯,彰显了教堂作为东正教教区的崇高地位。
泽麦-约维努大街:连接自由广场和圣乔治东正大教堂之间的商业步行街。沿街都是各种咖啡店、餐厅、纪念品店。据说这里的物价偏高,吃喝建议去旁边的多瑙河大街,那里更接地气些。
多瑙河公园 :这是诺维萨德最大、最受欢迎的公园,距离多瑙河只有200米不到,公园内生长着250多种树木和各种花草,环境非常好。
******
彼得罗瓦拉丁要塞:位于多瑙河右岸的拐角处,距离多瑙河公园1.4公里。是17世纪为抵御奥斯曼帝国而建,号称“多瑙河上的直布罗陀”。要塞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炮兵堡垒,还有一条超过16公里的地下隧道。站在要塞的高处,可以俯瞰多瑙河全景和诺维萨德的城市风光
要塞上钟楼很独特,其时针和分针的长短与一般的钟表不同:时针长过分针,因此被称为“喝醉的大钟。
注意事项:
1、进入要塞免费,但要塞内的一些小型博物馆收费。
2、多瑙河对岸是观赏要塞全景的好地方,可以拍到全景。
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红酒小镇)(Sremski Karlovci)
这是一座位于多瑙河畔的城镇,是塞尔维亚的著名葡萄酒产区。因名字太长,被我国旅游者称为“红酒小镇”。
【历史简述及古迹】
该城1308年始建,是罗马式城堡;1521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
1690年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时期正式设镇,1699年成为《卡尔洛夫奇条约》签署地,该条约是奥斯曼帝国首次以战败国身份签订的国际协议,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
18世纪中叶至1918年奥匈帝国统治期间,成为塞尔维亚民族复兴运动中心,设有塞尔维亚首座语言学校(1778年)和东正教神学院(1794年)。
现存建筑群以奥匈帝国时期巴洛克风格为主,包含:
圣尼古拉斯教堂:18世纪末重建的东正教教堂,双尖塔高54米,内部装饰包含价值连城的圣像屏。
旧市政厅:文艺复兴式立面与巴洛克穹顶结合,现为市政档案馆。
四狮喷泉:位于镇中心广场,是1909年建成的公共饮水设施,雕刻四尊青铜狮头。
卡尔洛夫奇语言学校旧址:黄色墙体建筑,保留18世纪教室原貌。
【酿酒产业及品酒】
这里的葡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罗马帝国时期,现主要品种包括:
Bermet:加烈甜酒,采用20种香料调配,1912年成为泰坦尼克号头等舱专供酒。
雷司令:干白葡萄酒,酒体带有明显矿物风味。
葡萄牙人(Portugizac):本土红葡萄品种酿造的半干型酒。
现在,镇上设有蜂蜜和葡萄酒博物馆,陈列有19世纪的酿酒器具,还提供7种葡萄酒与3种蜂蜜的品鉴体验。
镇里有很多私人酒庄,提前预约后可以去参观和品酒。
【交通】
1、公交:小镇距离诺维萨德约10公里,在诺维萨德自由广场有公交60,61,62路可以到达小镇。
2、火车:这里有一个小的火车站,贝尔格莱德到诺维亚德的慢车会在这里停靠。
3、镇内不大,徒步游玩即可。
【注意事项】
1、在小镇中心的游客中心办公室可以领取免费的地图册,有中文版的,很实用。
2、在小镇南边山上有个观景台:能俯瞰整个小镇和远眺多瑙河。
********
西部山城:乌日策(Uzice)
乌日策市位于塞尔维亚西部,是兹拉提波尔州的行政中心,位于从贝尔格莱德去波黑、黑山的途中。
乌日策属于群山环绕的山地,一条河流穿城而过。
【历史简述】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铁托领导的游击队在乌日策建立了解放区并成立临时政权,这就是南斯拉夫首个解放区"乌日策共和国",成为当时全国的游击运动中心。在德意联军与塞尔维亚伪军联合进攻下,该政权被迫撤离,实际存续67天。
1974年,前南斯拉夫将这段历史拍成电影《乌日策共和国》,也叫《67天》,获197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是南斯拉夫的经典战争电影 。
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乌日策遭受北约轰炸,战后逐步完成城市重建。
城市建筑以红色尖顶为特色,保留的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同时存在。
【交通】
1、乌日策与贝尔格莱德之间,可以选择火车和大巴,车程约为4小时;
乌日策与萨拉热窝之间只能坐大巴,车程约5个小时。在乌日策每天只有一趟11:00的大巴去萨拉热窝。
2、乌日策市内很小,步行即可游玩;如果去周边景区,则需要坐公交前往,只是间隔比较长,需要注意最晚返回的班次,不要错过。当然不差钱的话,包车游玩(约200欧)最便捷。
【景点】
第一部分:乌日策市区内
乌日策的市区不大,外来游客也不多,是一座静谧的山城。城中最显著的建筑就是乌日策兹拉蒂博尔酒店。1979年开始建造,1981年完工,整个建筑远看像一艘蓄势待发火箭飞船,具有明显的野蛮主义建筑风格。
整座建筑高60米,曾经是南斯拉夫时代最著名的酒店之一。不过在90年代末私有化后迅速萧条,直到2020年,酒店开始内部拆除,目标是改造成公寓。
在乌日策市区里,一定放慢脚步,跟着当地人的节奏,悠闲地感受山城慢时光。这里介绍2个可以算是景点的去处吧:
乌日策旧城堡垒
乌日策上方的旧城古堡,很可能建于14世纪下半叶,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的交替。直到1862年,被采矿摧毁。
如今站在这里,可以俯瞰乌日策全城。
注意事项:
1、免费,周二闭馆,开放时间为每天11:00-16:00。
2、从市中心步行上山,约需要30分钟。
乌日策国立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是在二战时期南斯拉夫首个解放区“乌日策共和国”的最高司令部原址上改建的。介绍了乌日策地区的历史,而且博物馆内有个地下隧道,曾是前南斯拉夫国家银行的金库、游击队期间的仓库….
这是个收费博物馆,网上能找到的信息不多。
第二部分:乌日策周边景点
乌日策周边有四个可去的景点,其中弹孔纪念碑和河中小屋在一条线路上,木头城和8字小火车紧挨着。
弹孔纪念碑
1941年,在解放乌日策的战斗中,南斯拉夫牺牲了众多的游击队战士。为了纪念他们,1952年,在距离乌日策14公里的Kadinjača山脊上,也就是当年游击队员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纪念碑。后来南斯拉夫在全国各地建造各种二战纪念碑,乌日策经过漫长的规划后,在原来纪念碑基础上,1977年开工,最终筑造了这座更宏伟的纪念碑群。
其中最高的建筑体,中间的设计像是被子弹击穿的情景,因此这组纪念碑群被命名为“弹孔”。“弹孔”的内部是一个个抽象的、没有表情的人型。如果弹孔代表着战争,那这些人型应该是代表那些牺牲的人们。
【注意事项】
1、免费;
2、到达:乌日策坐终点为Bajina Basta的公交车,在中间站kadinjaca站下车,下车后就能看到纪念碑群。拍照游玩后如果想继续去下一个景点“河中小屋”,就回到当时下车地点,等候下一班去Bajina Basta的公交车。当然,如果返回乌日策,就在对面等车。
******
河中小屋
这座小屋的“建筑师“是几个十几岁的少年,他们在这条流经Bajina Basta小镇的德里纳河中游泳时,突发奇想要在礁石上建立一座只属于他们的“秘密基地”。经过一年的努力,小屋于1968年建成。每逢雨季,河流湍急,这座小屋多次被摧毁,又历次重建。现在的小屋是建于2011年的第七代小屋。
2012年,《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一张小木屋孤立在河中的图片,称之为“世界最孤独的房子”。此后,这里便吸引来一排排游客,妥妥地成为“塞尔维亚网红打卡点”。
有意思的是,小木屋有多个主人,其中一个叫Miloš,他舅舅就是曾经率领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的主教练米卢。
【注意事项】
1、免费。来这里主要就是看看小屋,拍拍照。没有主人的邀请,是无法登上小屋的。
2、交通:在乌日策坐终点为Bajina Basta的公交车,终点站下车后步行1公里就能看到小屋了。一定看好返回班车的时间,时间允许可以去Bajina Basta小镇逛逛。
******
8字小火车
8字小火车因其在5公里山路上,按8字型设计,盘升了400米而得名,始建于1921年,是宽76厘米的窄轨火车。这条线路原本是连接贝尔格莱德和萨拉热窝的主干轨道,曾承载着巨大的交通流量,但在1974年被废止。1999年被重新修建并作为旅游观光列车向游客开放。
现在,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仍在运行的窄轨小火车。整条线路穿过10座桥、22条隧道;绿皮木头车厢保留了蒸汽机时代的风格,很有电影感。
【注意事项】
1、上车下车是同一个站点,全程2个小时,费用为900第纳尔;
2、每天2班:10:30和13:30。旺季时会在16:00加开一班。
3、到达:在乌日策坐12A公交,到Mokar Gora站。单程票价240第纳尔。每天只有2趟往返,出发6:30/15:05,返回8:00/16:30。
******
木头城
坐落在兹拉蒂博尔山区的木头城是塞尔维亚著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为了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而亲手打造的电影基地。村落以一座小小的东正教木头教堂为中心,一幢幢木屋依山势而建,一条条木头铺成楼梯、道路形成主街道,向四周辐射。
这个为拍电影建造的影视基地被完整保留下来,成为现实版的乌托邦之城,现在是塞尔维亚著名的旅游景点。景区很小,但民宿、餐厅、酒吧、教堂、图书馆一应俱全。
【注意事项】
1、门票300第纳尔。
2、交通:木头城距8字小火车不远,从乌日策过来同样是坐12A公交,到Mokar Gora站下车。每天只有2班往返,一定注意时间。
3、网友评价呈两个极端:肯定的觉得如童话世界,而且非常出片;否定的觉得这种木头房子附近随处可见,这里只是集中一些,但却没有生活气息,一点不值得花钱进景区。
******
塞尔维亚的特色美食
去过塞尔维亚的国人,对“塞餐”总结出三大特点:味咸、量大、肉多。但大多对塞尔维亚的面包赞不绝口。下面说几个塞尔维亚的特色美食,一起感受一下:
主菜
烧烤食品是传统塞尔维亚美食的代名词。它出现在每张餐桌上,其中pljeskavica和ćevap占据了特殊的位置。
Pljeskavica(普拉什尼察):又称塞尔维亚版汉堡,混合肉馅煎烤后外脆内多汁,常配Ajvar酱。
Ćevapi(切瓦皮):混合牛羊肉制成的小香肠,搭配洋葱、酸奶油和扁面包Lepinja,是街头经典小吃。
传统炖菜(Sarma):一种传统塞尔维亚菜肴,米饭与洋葱和肉一起炒,然后卷入酸菜叶,在慢火上炖煮。这种奇妙的风味组合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特色酱料与乳制品
Ajvar(艾瓦尔酱):由烤红椒、茄子和大蒜制成,甜辣兼备,被誉为“巴尔干鱼子酱”。既可以用作面包或皮塔饼的蘸酱,也常常用来搭配烤肉和烤蔬菜。
Kajmak(凝脂奶油):一款由未经高温消毒、未均质的牛奶制成的塞尔维亚特色奶酪,以其蓬松且质地轻盈的口感脱颖而出。人们通常将它与面包一同作为开胃菜享用,或者作为调味品融化在汉堡肉饼上等,都是美味无比。
饮品
Rakija(拉基亚):是一种由经过发酵的苹果、杏、桃子、无花果、樱桃等果实酿造的蒸馏酒,还会添加入草药、玫瑰、杜松子、蜂蜜等来增加风味。拉基亚一般酒精度数在40% -60%。被塞尔维亚称为国酒。其中,李子酿造的Šljivovica最经典。

**********
关于塞尔维亚就总结这么多吧,加上上一篇介绍的波黑,两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和旅游景点都大致有了了解。下一篇要好好设计一下我们自己的出游路线了,包括一些需要提前准备的细节信息。
喜欢的朋友欢迎继续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