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不仅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大城区格局,这里还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曾生活于此,至今,区域内的居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行走在这样的老街区里,真的是有时光倒流的切实感受。
“汪氏诵芬义庄”为苏州市104号控制保护建筑,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建,沿平江河建有牌楼及墙门,临河有石级码头,为义庄水上出入的主要门户。
2004年春,在平江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中,当拆除违章搭建的一处民居时,发现该民居的房梁隔层是一座遗存的腐朽的木构件牌坊。在苏州水乡,过去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大户人家沿河设有水墙门。经考证,这座水墙门牌楼原为三开间四柱,中间屋面高,两旁有左右对称的墙门便房,外有专用码头。保护修复方案遵照古建筑和遗址保护的有关法规和准则,真实地保存历史遗留所有构件,做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所用的新材料与旧材料有明显的区别,满足历史遗产保护的可逆性和可读性。修复方案没有采用原状保存或恢复式重建,而是原样保存了南边墙门房,墙上的朽木外观原样不动,石柱、坤石原样竖起,为安全另立钢柱为承重构件,用木料恢复原来墙门牌楼大致形状和结构,北边墙门四周不再砌砖墙,栅门也不做全。顶上部分覆以玻璃以防雨淋,这样人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整个牌楼内外形制,看清原来古代的遗物,又看到今天为了让人们明白这幢古建筑的特色而后加的东西。新旧完全不同,新的是为了反映旧的,旧的是原真的。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当时义庄的前院,现在改成了“上下若”茶座,布置典雅。“上下若”最早出现于殷墟甲骨文,是天地人和,四方依顺的意思。入庭院中庭,两厢各有三间卧榻、工作人员介绍说是仿唐的‘烟榻’。中庭旁靠近蛋糕店有四个雅座还有上下两层的包厢。大厅有五张四人桌还有吧台的位置,后院还有三个四人桌,完全作为一个符合现代商业用途的区所。
现在平江路两边的古建基本也都是商铺,历史街区变成了旅游街区。
在这个店前,挂了一张很大的照片,正是因为这张照片,我走进这家店铺看了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