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塞外小野,背包十年,今天西北大环线的旅行来到武威。第一次来到武威这座历史名城,却发现它也是一座很好吃的美食之城。
人人知道西安古都,却不知道武威也是凉州六朝古都,曾是西北的经济中心。也是西北地区少有的很保留着不少千年古迹的历史文化名城。
来到武威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美食,满满的碳水、分量十足的手抓肉。武威名吃三套车是来到这里必尝的美味。一份腊肉、一碗行面、一杯枣茶,汤汁浓稠,腊肉香嫩,枣茶香甜,20元上下的价格。
手抓羊肉、炖羊肉,没有膻味,鲜嫩可口,总觉得甘肃的羊肉比新疆的更鲜甜一些。早餐还有米汤油馓子、酿皮子、沙葱……在武威三天都吃不过来。
清晨吃过早饭就去逛逛武威城门楼,南城门最早始建于隋朝,初名昭武门,如今的门楼已经是现代重修的仿明清建筑。还可以去逛逛武威历史文化街区,武威文庙、凉州十七巷,隐约还能看到一些老院子。改造一新的院子还可以喝茶吃点心,稍稍瞥见一些武威老街的历史感。
似乎武威的悠久历史都已随风飘散,留下来的老街古建少之又少,所以决定去逛逛武威市博物馆。武威是马踏飞燕的出土地,走进博物馆才发现这里手藏着形式各异、造型精美的各种铜马、木马文物。新石器时代彩陶、汉简、西夏木版画等,尤其是铜奔马、彩绘漆木鸠这样的绝美之作。
二楼还有天梯山石窟的特展,大部分的洞窟壁画和佛像真品都在博物馆内展出,走进博物馆几个小时,了解武威千年历史。
游览了博物馆,下午就可以去逛逛市区和城郊的古寺庙遗迹。第一站鸠摩罗什寺,鸠摩罗什寺始建于后凉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后凉皇帝为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弘扬佛法、翻译经典的功绩,供奉他的肉身而建造。
鸠摩罗什生前发誓:“如所译经典无误,死后焚身舌不烂”,公元413年鸠摩罗什在长安逝世,不烂的舌头舍利便被建塔供奉在如今的武威市北大街的鸠摩罗什寺中。
第二站是位于海藏公园的天仙宫,天仙宫属于道教建筑群,始建于明代,供奉着财神和娘娘,保留着药王殿、三星殿、娘娘殿等传统殿宇,是武威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的呈现。
与天仙宫相邻的就是海藏寺,海藏寺依山势建筑,中轴线布局,古树苍翠,林荫如海,寺庙藏于其中,而得名海藏寺。海藏烟柳、药泉古井都赋予了这座千年寺庙神秘的色彩。
东晋时期凉州刺史张茂始建海藏寺,直到元代毁于战火,如今所见的海藏寺遗建筑留存于明清时期的重建。
海藏寺入口处一座双层飞檐庑殿顶牌楼,精美的纯木制榫卯结构,正脊装饰吻兽,牌匾书写“海藏禅林”,后方为寺庙山门。
山门为一座单檐歇山顶门楼,题写海藏寺匾额。内部主殿为大雄宝殿,供奉三世佛及十八罗汉。二殿为三圣殿,是一座卷棚歇山顶建筑,内部供奉华严三圣和罗汉像。
三圣殿后方是灵均台、天王殿和无量殿,在寺庙最后方的高台之上是一座藏经阁两侧阶梯处各有东西垂花门,是由大河庙搬迁至此,雕刻彩绘精美细腻,中央是一尊佛金身千手观音像。登上地藏殿可以俯瞰武威市城景。
最后来到武威城郊的天梯山石窟,北凉时期开凿的洞窟,1600多年的雕刻壁画艺术,中国洞窟的鼻祖。
沿着水库石壁悬崖盘旋,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窟共18个,每一个洞窟都呈现着不同的时期的雕塑和壁画。
天梯山石窟最早开凿于东晋十六国的北凉时期,是国内最早的石窟艺术代表之一,佛塑、壁画都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
18号的大佛窟为唐代开凿,主佛像如来大佛高28米,巨大佛像的视觉冲击力都令人震撼不已。
结束在武威三天的旅程,对这座城市流连忘返,这次西北环线中最好吃的一站,天梯山石窟同样令人震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