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涛)7月25日,“鎏金铜蚕·声动石泉”主题文旅活动举行,作为石泉县第六届鎏金铜蚕系列文旅活动之一,旨在深入挖掘和弘扬石泉县鎏金铜蚕文化,促进蚕桑文化与现代艺术、旅游产业的融合,提升石泉文旅品牌影响力。
此次“鎏金铜蚕·声动石泉”主题文旅活动通过文艺展演、专家讲座、文化体验等形式,沉浸式感受蚕桑文化,展现石泉千年丝路文化与现代文旅融合的创新成果,提升文旅曝光度与市场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参与。
主题活动现场以“溯源·丝路上的文明印记、传承·石泉大地上的文化活力、展望·新时代里的蚕桑新篇”三大篇章呈现,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杜海斌作“石泉历史 历史‘十全’”主题分享,围绕石泉历史沿革线之全、物产之全、交通运输之全、历史遗址遗迹之全、历代先贤之全、水利开发之全、产业发展之全、多元文化之全、民俗传承之全、文献记载之全“十全”,深入解读石泉与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带领观众穿越千年丝路文明。文化旅游自媒体刘国杨以“小小的蚕 长长的路”为题,从文旅传播视角讲述自己多次石泉之行、与石泉鎏金铜蚕文化的特殊情缘,并表示将持续传播金蚕文化与石泉故事,助力石泉文旅发展。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创意部主任廉钰以“让千年文物焕发时代光彩——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创发展之路”为题,讲述鎏金铜蚕的活化利用与文创开发成果。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朱铭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与石泉携手深耕“鎏金铜蚕”文化品牌,在学术研究、IP开发、文旅融合等领域深度协同,为石泉文旅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他表示,陕西历史博物馆将继续与石泉同心同行,以文化创意为笔,以科技创为墨,让文物“活起来”,转化为推动文旅融合的强大动能,谱写石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石泉县委书记梁鸿在致辞中表示,自2019年中国·石泉首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举办以来,广大专家学者深挖以蚕桑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为内涵的金蚕文化,全新阐释了“以民为本、勤劳奉献、精益求精、追赶超越”的金蚕精神,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使千年“鎏金铜蚕”绽放出新的历史光芒。他期待本次活动能让更多人了解、爱上并走进石泉,坚信在鎏金铜蚕文化的滋养下,石泉必将在传承中创新、开放中发展,使古老的蚕桑文化于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同时主题活动现场进行了“石泉十美传音官”聘任仪式,让聘任的文化博主、艺术家、青年学者成为石泉文旅的“首席体验官”、石泉产业的“创新赋能者”和石泉好声音的“忠实传播者”。
与此同时,在石泉县春潮广场北广场同步举办的“蚕桑文化活态体验”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文化市集上,蚕丝扇、桑叶染等手工制作体验,桑葚糕点、桑叶茶等美食品鉴,非遗互动打卡以及蚕桑产品、名优特产展销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蚕桑+文旅”的独特魅力。活动还将围绕鎏金铜蚕文化、蚕桑产业、生态旅游、文旅融合等方面,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推介石泉,进一步提升“秦巴山水·石泉十美”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据悉,石泉县第六届鎏金铜蚕系列文旅活动自6月初启幕,将持续至8月,包含“创想石泉、艺脉相连、声动石泉”三大板块共12项活动。目前已开展“琴音传薪火”钢琴音乐会、“畅游石泉 邀您建言”意见建议征集、“丝路青春”校园文旅推荐官创想营、露营地音乐派对等7场系列文旅活动,后续还将推出丝路文化交流周等系列活动,累计吸引游客、群众10万余人次参加。
近年来,石泉县先后打造了金蚕小镇、鎏金铜蚕博物馆、蚕桑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明星村醉美桑海3A级景区,创作推出鎏金铜蚕系列主题歌曲和“丝路之源•十美石泉”情景剧,石泉被国家授予“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石泉桑蚕茧、石泉蚕丝2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石泉蚕丝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
责任编辑:刘旸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