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到7月24日,“丝路之光・何以敦煌”国际媒体采风活动暨国际人文交流季活动在敦煌举行,国内外30多家世界遗产地城市媒体和传媒高校、国际友人齐聚千年古城,共同探索敦煌文化魅力,推动世界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交流互鉴,见证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敦煌续写新篇。
在活动启幕仪式上,宣布了联盟理事会决议,颁发了世界遗产城市国际媒体联盟顾问聘书、会员证和“Discover Dunhuang”拍客联盟证书,敦煌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实践实训基地签约揭牌,举行了敦煌文物数字化保护主题讲座。同时,还发布了“丝路之光·何以敦煌”国际人文交流季活动。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城市国际媒体联盟由13家世界遗产地城市广电媒体2014年在敦煌首倡发起,27家国内外城市媒体于2016年在敦煌结盟成立,2025年在重庆大足更名升级,是中国首个以世界遗产为纽带的媒体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已扩展至50多家国内外世界遗产地城市媒体,其中国外媒体16家,开创了跨区域、国际化的媒体合作新模式,为世界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宣传弘扬探索出了新路径。本次联盟理事会共吸纳巴基斯坦《观察家报》、刚果(金)《刚果日报》、拉美公共电视网、阿尔及利亚丝路新闻网、赞比亚国家广播电视台、津巴布韦《星期日新闻》、尼日利亚《卫报》、斯里兰卡地球传媒集团、俄罗斯VK视频网站、玻利维亚《时代》传媒集团10家国外媒体机构和贵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3家国内媒体机构加入联盟。
活动期间,媒体采风团深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玉门关,世界地质公园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地貌和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敦煌书局等地开展敦煌文化主题采风创作活动。联盟成员纷纷表示,今后将积极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把在敦煌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各自的媒体平台传播出去,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敦煌文化的魅力,推动敦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认同,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坚实的桥梁。
苏丹自媒体博主尹皓说:“我在海外的TikTok平台有很多粉丝,还有Instagram、Facebook有很多粉丝。我会分享这次在敦煌参加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在海外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中国日报社外籍记者JAMAL LERONBRANFORD说 :“在这个城市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么多其他国家把他们的文化带到这里,中国从这些文化中进行学习,这些文化也从中学习中国,大家互学互鉴。所以这个地方,这个城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不仅在中国,在亚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日报社记者王简说:“媒体联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觉得它更像是把敦煌的世界文化遗产变成了一个富有流动性的藏经洞,四面八方而来的媒体人,通过镜头,通过文字表达,让敦煌文化和世界人民产生深刻的链接,所以这个联盟它不仅仅能够给敦煌带来深刻的意义,它也能给世界热爱敦煌文化,热爱中国文化的人,把敦煌文化的声音传播出去的一个好的途径。”
黄山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汤俊说:“无论是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文明互鉴理念,还是全球范围内日益提升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都凸显了守护与传播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推动媒体在全球各城市间搭建起更畅通的桥梁,让珍贵的文化遗产跨越地域界限,传播得更广、影响得更深。”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曹金莲说:“联盟的意义在于让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得以延续,让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持续发生。无论是以笔墨书写,还是用镜头记录,这些行动本身都是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今后我要用媒体做好文化遗产的‘传声筒’与‘桥梁纽带’,让每一次传播都成为文明互鉴的新契机,让联盟所承载的文化使命在新时代浪潮中持续回响。”
世界遗产城市国际媒体联盟轮值主席刘广辉说:“十年间联盟秉持‘倡导遗产保护,传播遗产价值,推广遗产城市,发展遗产联盟’的宗旨,在节目互播、节会互推、春晚联办、流量共享等方面成效显著。敦煌市融媒体中心以发起台和东道主的情怀,认真履行联盟秘书长职责,积极发挥国际交流优势,持续宣传推介、联络交流,吸引16家国外世界遗产地媒体加入联盟,开创了跨区域、国际化的媒体合作新模式。希望各联盟单位秉承资源共享、媒介互通,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引领潮流、服务社会的联盟精神,认真落实《联盟章程》和《交流合作协议》,以遗产为纽带,以媒体为桥梁,打造实力强劲的世界遗产城市国际媒体联盟。”
活动期间,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新闻网、视听甘肃以及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阿尔及利亚丝路传媒网、韩国国民日报等国内外媒体和联盟城市媒体通过消息、新闻、视频、图文等形式,对活动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宣传报道,产生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发展壮大了世界遗产城市国际媒体联盟,为联盟城市媒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有力推动了敦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弘扬,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也为 “一带一路” 建设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来源:掌上敦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