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网】
盛夏的龙江大地,稻浪翻滚,蛙声起伏。沿着蜿蜒的钢轨,13 趟乡村游列车像一串绿色的风铃,把城市的喧嚣关在窗外,把泥土的清香、柴火的味道、鸡鸣狗吠一并请进车厢。
这是一趟没有“时速焦虑”的旅行。列车贴着稻田缓行,伸手就能触到沉甸甸的稻穗;停车一刻钟,旅客跳进菜园,掐一把带着露水的黄瓜,直接送进嘴里。傍晚,列车员吆喝一声“到点儿了”,大家提着满篮子的山货回到车上,绿皮车厢里立刻弥漫起烟火气——有人开始烙玉米饼,有人把刚摘的菇子下锅,像极了小时候奶奶家的土灶台。
终点不是大城市,而是一排排低矮的农家院。推开木门,火炕烧得正暖,窗棂上糊着新换的白纸,窗外是星空和蛙鸣。夜宿炕头,听主人讲“小火车拉来好日子”的故事:卖不掉的土豆、跑不远的鸡鸭,如今坐着火车成了抢手货;撂荒的梯田,因为一群城里娃的到访,重新翻起浪花。
有人说,这是“反向旅游”——逃离高楼,回到炊烟。我却觉得,这是“顺向生活”——把日子过成诗,把诗写进稻田。当列车第二天清晨再次启动,车窗外的露珠一闪一闪,像是给这条慢速的钢轨,镶上了一排温柔的灯。
于是,我们懂了:最快的抵达,不一定是终点;最慢的旅程,反而让心先到家。(陈玉梅)
编辑:钱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