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泉州发布】
西街斑驳的老墙下
一只头戴簪花的胖仓鼠悄然“复活”
两年前
绘画博主葛多在这处
不起眼的墙角留下这幅作品
吸引无数游客打卡
两年后
他专程返泉修补
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
“簪花鼠”像一颗
持续发光的“城市彩蛋”
成为泉州文旅的微型地标
“城市彩蛋”不是孤立的艺术创作
它深植于地域文化土壤
“簪花鼠”的簪花元素
以及葛多受邀在洛阳古街留下了
新的艺术足迹——
8只形态各异、充满活力的小狮子
均与泉州的历史文脉深度融合
游客在社交媒体分享打卡照片时
也是在传播城市的文化符号
“簪花鼠”墙绘(图源:泉媒体)
“城市彩蛋”的隐匿性设计
天然具有“寻宝”属性
在匆忙而琐碎的生活中
偶然撞见这样的小美好
像给紧绷的神经松了松弦
让人重新感知到
城市里藏着的温柔与趣味
剪瓷“和平鸽”滴水兽(刘翼 摄)
“城市彩蛋”让游客与城市的关系
从“有意打卡”变成“不期而遇”
这种惊喜感与成就感
是传统观光旅游
难以提供的情绪体验
这种以情感共鸣
为特点的文旅产品设计
是当下文旅产业从“到此一游”
向“深度参与”转型的鲜活注脚
开元寺西塔下的台阶旁,有一块“放心石”的石刻。(王柏峰 摄)
“城市彩蛋”也为文旅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一方面
文旅传播的焦点未必是
地标建筑的全景照片
也可以只是墙角一平方米的创意
既避免了大拆大建对城市纹理的破坏
又以极低成本制造了记忆点
文旅部门只需为
这种民间创意提供生长土壤
另一方面
文旅宣传也可让游客自主地“发现美”
当城市变成一个充满惊喜的“彩蛋盒”
游客的每一次探索
都是一次与城市的亲密对话
一次对在地文化的主动解码
城市形象在潜移默化中也愈发深入人心
金鱼巷的“鱼”形排水沟(来源:网友@宵夜)
“城市彩蛋”的价值
不只是成为网红打卡点
更是城市递给所有人的惊喜礼盒
那些藏在街巷里的“城市彩蛋”
终将让城市成为
人们心中反复惦念的牵挂
让每一次重逢都生长出新的期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