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图:昆洛公路G213(红框标注)出磨黑镇、昆磨高速G8511走黄庄,两线再次分道扬镳。昆洛公路G213出磨黑镇,开始爬升17公里磨黑长大坡,再下15公里普洱长大坡,过茶庵鸟道,进入普洱县城(今宁洱)。
公路分类:高速、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外。城市道路中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根据这个确定设计车辆时速,分别为:120、100、80、60、40、30以下。
盘山公路:山路的一种常见类型,其主要特点是盘绕山体、依靠山坡修建,坡陡弯急、起伏不平。
昆洛公路边–普洱(今宁洱)文昌宫之景幻——
《楚辞庄》云: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道教认为:文昌明,文运将兴。文昌宫或文昌阁、魁星阁、魁星楼等,是中国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
普洱(今宁洱)文昌宫始建于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宫内供奉文昌帝君,“天济文昌”者,主管凡间学问与官禄,昭告崇文尚教,望文风昌盛。修葺一新的文昌宫彩柱雕梁,翘脊飞檐,勾心斗角,而普洱府早先城建设计指向——由凤凰山(北门山)、文昌宫到南门(新民街)黉学[hóng 文庙]为其设府建筑之中轴,彭子诗为证:
黉宇学宫兮状元及第烧尾宴①
文昌帝君矣群儒凤鸣荷香凝
① 烧尾宴:科举制之“及第”为鲤鱼跃龙门。鲤鱼要经天火烧尾,遂化真龙,故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第时,宴请都要有“烧鲤鱼”。
昆洛公路边 – 普洱(今宁洱)儒学之景幻——
“文笔夕照”,普阳八景之一,于锦袍山之巅——江山多娇,引无数考生竞折腰。锦饱山也叫东门山,矗一文笔塔,滋润的笔尖直顶蓝天。每逢科举开笔,青青子衿总要登临锦饱,面文笔顶礼膜拜,以佑“读天下书,行官仕途”,这就是“脱下布衣穿锦袍”的由来。如今,大学已经从国民教育走向了产业教育,文笔塔不复读书郎之香火再祭,及第者无屑锦袍还愿忙—— 慨当以慷,眺文笔之外秀;忧思难忘,虞笔魂兮出窍。
昆洛公路边 – 普洱(今宁洱)官学之景幻——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百年名校“普洱中学”,1901年教育“新政”,普洱府普阳、凤鸣、宏远三所“书院”改称“学堂”;次年,开设滇省第一所“新学”之学堂“普洱中学”。
昆洛公路边 –普洱(今宁洱)京城之景幻——
1951年元旦,宁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庄严建成“民族团结誓词碑”,被称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
“民族团结誓词碑”【背景链接】 1950年国庆,普洱区35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到北京首都参加了国庆周年观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0年10月3日,毛主席亲切接见云南宁洱区兄弟民族代表,澜沧县竹塘区邦箐佤部落头人拉勐向毛主席敬献了佤族标牛用的梭镖。毛主席握住拉勐的手,关切地问:“听说你们佤族有砍人头祭祀的习惯,可不可以不用人头,把砍人头的习惯改掉。”拉勐回答:“毛主席,我回去和大家商量,把砍人头的习惯改掉,用牛头祭谷。”
1950年12月27日至1951年元旦,中共宁洱地委在宁洱县召开"宁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全区有26个民族上层首领代表和地方党政军代表48人,剽牛喝咒水,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表达团结一心跟共产党走的决心,剽牛喝咒水后宣誓立碑,并用傣族、拉祜族、汉文书写签名。碑文誓词: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此誓:召景哈(傣文)、喃巴独玛(傣文)、叭浩(傣文)、召贯(傣文)、独弄浩(傣文)、李扎丕(拉祜文)、左朝兴(拉祜文)、张翰臣、方有富、李老大(拉祜文)、李光保、马朝珍、李保、拉勐、陶小生、张石庵、李扎迫(拉祜文)、麻哈允(傣文)、魏文成、萧子生、赵布金、高寿康、白开福、朱正福、何德、龙云良、阿街(傣文)、李世祥、罗恒富、李学智、王开林、陶世文、张玉保、李万学、张绍兴、杜阿尼、黄阿独、的金(傣文)、叭弄浩(傣文)、刀焕贞(傣文)、昌恩泽、雷同、唐登岷、张钧、曾从信、方仲伯、谢芳草、李吉泰。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公元一九五一年元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洱(今宁洱)民族团结园亭内的誓词碑
一周前,彭桓的崇拜偶像、标杆级精神引领者郑立学先生发文:《普洱茶文化先行者黄桂枢先生:辉煌人生的最后岁月》
郑立学先生深情回忆、悼念了黄桂枢先生的丰功伟绩:“黄桂枢先生一生致力于普洱茶文化、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普洱诗词楹联以及本土文化的宣传推广,著书立说,成果颇丰,2005年荣膺全球首届“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称号,获“全国侨联先进个人称号”和全国“爱国奉献奖”。在他辉煌一生的最后四个月里,因父辈的关系以及普洱茶文化宣传推广的需要,我们不时会聚到一起,我佩服他那么大的年纪了,记忆力还那么好,反应还那么快,他在人生的最后四个月,一直奔波在普洱茶文化和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文化的宣传推广上。如今,黄桂枢先生走了,对此,我有责任把它记录下来,分享出去,用文字留下永恒的记忆,以表达对黄桂枢先生深切的怀念和敬意。”
2024-2025年,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墨江文庙3A升4A国家级风景区环境提升改造工程中,墨江县委、县政府两办文件任命的专家组组长彭桓,为墨江联珠书院门庭设计的意象图(现存墨江文庙),其楹联为“岳麓书院”“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套用。“惟墨有材,於江为盛”,谨此:敬悼、纪念黄桂枢先生。
昆洛公路边 –普洱(今宁洱)迷茫童工之恶梦——
1965年,为改变滇南片区基本建设急需水泥的局面,上级决定在思茅地区普洱县县城的西门岩下新建一座水泥厂。
普洱水泥厂设计规模为年产6万吨普通硅酸盐水泥,预算投资400万元,建材技术为:ф2.2×10米机械化立窑(盘式),ф2.2x6.5米生、熟料磨机,ф2.5X12米烘干机。这就是云南省第一条机械化立窑生产线。
从昆洛公路G213一路来到普洱水泥厂,无数陡坡、急弯、长大坡,中途最低荷载16吨的墨江县城体育场大桥,昆明汽车运输总站16团(即大型车队汽总16团)艰难盘旋,轰鸣而来......在普洱城郊,由昆洛公路G213岔口进入水泥厂专线公路,长虫一般的拖挂满载着大型重装设备,经气象站、莲花塘,再爬过圆照寺、小新寨,红尘漫天,车轮滚滚。重车开始缓缓爬升地板房、厂部大楼陡坡,汽总16团车队艰难驶入路窄弯急的厂区公路,巨大的引擎轰鸣,组合的喇叭声响,在G213昆洛公路边,全省首条机械化立窑生产线开建,这就是普洱水泥厂西门岩下“投产大会战”盛宴之前奏。
昆洛公路边 –普洱(今宁洱)天上人间之景幻——
普洱西门岩子主峰“毡帽顶”,海拔1838.3米,与普洱城郊相对高差518.8米。晨曦初照,山势形胜;轻云薄雾,仙风道骨;岩棕野樱,刚柔并济;侧峰突兀,毡帽见顶,冠冕入云,远扬声名。
卫星图:从普洱(今宁洱)县城沿那柯里河道辗转,昆洛公路G213开始爬升普洱长大坡、翻越思茅扎拉垭口。
待续: 昆洛公路G213““知青,伟大而荣耀的经历”(九) (原载:彭桓/2020/疫情蜗居之作《国家记忆-昆洛公路影像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