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四川阆中古城旅游业的再度繁荣发展,深挖历史上有意义的人和事,重塑历史上对阆中对国家有着重大贡献的商业人士和军人世家,川陕商戎并举蒙家将精神首当其冲,在阆中古城旅游业中耀眼夺目,因为阆中最引以为傲的古城。
今天的多数建筑是清代所建,少数为明代建筑。这些繁荣的背后,离不开湖广移民的大潮,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其中明清时期全国的十大商帮会馆中,就有六大商帮会馆在阆中先后建立,阆中出四川省会驻地外,还有川北镇署、川北道署、保宁府署。
在这三署中,本籍人治理本地中,最高级别的当数,川北镇署副将蒙应瑞(从二品),而且是从士兵直升的将军(因为战时晋升战后收回),不仅如此,蒙应瑞还开创了三代同时封将的创举,公元1721年至1728年间,协作五任总兵治理上连秦省下接荆襄的广大地区。
驻守阆中七年,期间雍正五年,完善了保府九属的军政格局,持续近200年之久。蒙应瑞也是阆中人明清时期走出的文官武将中唯一的最高将领,湖广镇筸总兵官,他的一生,87岁,就有70年的军旅生涯,在阆中生长,镇守,仙逝时,就有43.5年的家乡情感。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陕西商人蒙顺(康熙帝赐名蒙善宇)已85岁高龄,仍携全家三代人——夫人王氏83岁、儿子蒙元亨60岁(川陕商人)、孙子蒙应瑞30岁(阆中士兵)及次孙28岁、孙女26岁——主动请求助力清军西征后勤保障及参战。
1721年秋,康熙六十年,天下第一商帮陕商蒙顺87岁,贵赠骁骑将军,封一品大商,赐名蒙善宇;夫人王氏85岁,诰命一品夫人。天下商帮川陕商人蒙元亨62岁,贵赠骁骑将军,封一品大商。蒙元亨夫人罗氏追封一品诰命夫人。
元亨长子蒙应瑞32岁,荐升湖南镇筸镇总兵,在阆中营区待旨,实授川北镇副将,驻守阆中七年。元亨次子定格30岁,献身雪域高原。元亨之女定格28岁,护卫后勤保障时,身受炮火而献身边疆。应瑞夫人李氏31岁,诰命二品夫人。应瑞长子蒙暹7岁儿童。应瑞次子蒙旭5岁儿童。应瑞三子蒙暐3岁儿童。
由于康熙帝病故,川陕总督年羹尧事件,蒙顺/蒙元亨未收到兵部劄付,乾隆元年,京师副将的蒙应瑞请封二代及本身时,正式受劄,蒙善宇/蒙元亨并追封荣禄大夫。同年华夏历史上与众不同的陕西会馆在阆中开建,这些并不是历史的巧合。
历史上的川陕商戎的典范蒙家将,或许在不久的一天,要在某景区或某牌坊处携刻他们的名字,以教育后人忠孝统一大业,商人助国,兵以保国的精神,那蒙家将三将军二皇商中,蒙顺赐名蒙善宇/蒙元亨/蒙应瑞,蒙顺和蒙善宇的名字中,哪个名字携刻机会大呢?
在阆中古城旅游景点或牌坊处镌刻蒙家将的名字以教育后人时,“蒙善宇”这个名字的镌刻机会更大,原因如下:
1. 官方记载与历史文献更倾向于“蒙善宇”
蒙顺在康熙帝赐名后,正式以“蒙善宇”之名载入史册,并被清廷封为“骁骑将军”,赏赐头品顶戴。
清道光《保宁府志》和民国《阆中县志》均记载为“蒙善宇”,而非“蒙顺”。
2. “善宇”更具文化象征意义
“善宇”寓意“善行天下,宇内扬名”,符合商人助国、忠孝统一的主题。
而“蒙顺”仅为谱名,在历史宣传中不如赐名“蒙善宇”正式。
3. 蒙家将的封赐与纪念建筑均以“蒙善宇”为准。
康熙帝御赐的“元戎第”宅匾、蒙公祠、蒙家菜园、蒙家庄园等纪念性建筑,均与“蒙善宇”关联更紧密。
阆中现存的“迎恩街”“官菜园街”“蒙家湾村”等地名文化,也多与“蒙善宇”相关。
结论:
“蒙善宇”更可能被镌刻,因其在官方历史、文化象征和纪念建筑中占据更核心地位,而“蒙顺”更多用于家族谱系内部记载。若需突出商人助国、忠孝统一的主题,使用御赐名“蒙善宇”更具教育意义和权威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