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刘文君 李清燕 摄影报道
说起自贡文旅IP,“盐龙灯”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金字招牌”。千年井盐的厚重历史、远古恐龙的神秘传说、流光溢彩的彩灯盛会,在这座城市交相辉映,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图景。
目前,自贡井盐遗址已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自贡灯会助力春节成功申遗,彩灯产业集群现有从业人员10万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92%。
未来,“盐龙灯”三大IP将如何蝶变升级?7月28日,“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贡专场上,给出了全新答案。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一捧盐
炒热“美食+文旅”融合场景
盐,是自贡的文化之根。从古代的盐运、盐政制度,到领先全球的井盐生产技术,浓缩了千年的智慧与创造力。盐帮菜作为自贡饮食文化的代表,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口味和优雅的摆盘,成为城市餐饮的一张靓丽名片。
“我们不断挖掘传统菜系的制作工艺,期待带来更多‘舌尖上的新故事’。”自贡市商务局局长杨海介绍,自贡正围绕品牌打造、产业融合、场景创新三大方向,全力推动“盐帮菜+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助力商文旅高质量发展。
自贡市商务局局长杨海
政策方面,自贡先后出台了多项盐帮菜产业扶持措施,联动中国烹饪协会、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打造“名菜、名店、名宴”,培育非遗品牌和老字号,提升整体影响力。
产业上,自贡构建起“种植养殖—食品加工—餐饮服务—文旅融合”全产业链体系。下一步,将以“美食+非遗”“美食+博物馆”为创新路径,打造盐帮菜博物馆和体验馆,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塑造差异化美食旅游品牌。
场景上,自贡充分发挥“盐、龙、灯、食”文化资源优势,串联核心景区、商圈和历史街区,更新“盐帮美食地图”,持续办好盐帮美食文化节,打造集文化、美食、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消费地标,让游客“看得到、尝得到、玩得好、留得下”。
一条龙
打造“恐龙+研学+国际化”文旅引擎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2024年成功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成为自贡文旅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我们希望让恐龙走进大众生活,让‘到自贡玩恐龙’成为最时尚的选择。”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表示,当前博物馆正处于全面闭馆升级阶段,围绕“三个新”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
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
新体验方面,老馆全面升级为智慧化、沉浸式展馆,重构展陈逻辑。改造后,游客不仅能感受1.6亿年前的化石带原貌,还可借助数字技术“亲眼见证”恐龙“复活”,沉浸式感受史前生命律动。
新探索方面,强化教育功能,开发与教学大纲衔接的多年龄段研学课程,建设化石修复实验室,打造“夜宿博物馆”等深度体验项目,让博物馆不止可看,更可学、可研、可参与。
新联结方面,目前自贡恐龙巡展已覆盖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吸引超千万国际游客。接下来,将加快推进“恐龙出海”行动,深化与国际顶尖机构的合作,拓展“一带一路”等海外市场,将恐龙文化打造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一盏灯
点亮“彩灯+出口+品牌”全球格局
彩灯,是自贡最具国际辨识度的文化名片。近年来,自贡彩灯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四川文化出海的“亮丽使者”。作为“中国灯城”,自贡是西南地区唯一拥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城市。
“我们将从基地功能、国际合作、贸易网络三方面发力,推动彩灯产业迈向百亿级发展。”自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周耘表示,自贡正加快建设自贡灯会非遗保护传承创新产业园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产业园,实施“彩灯百亿产业培育计划”,力争到2027年彩灯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自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周耘
截至2024年底,基地累计服务企业超400家,年产值超过60亿元,69户(次)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3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2024年,自贡彩灯海外项目达104个,文化出口超过7700万美元;2025年上半年,已实施海外项目51个。
未来,自贡将持续打造“环球灯会”“中国彩灯节”等国际灯展品牌,主动对接“欢乐春节”等国家级交流活动,持续参与国际大型文化博览会,助力彩灯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打造彩灯文化传播新高地。
从“一捧盐”升腾的千年烟火气,到“一条龙”串联起国际交流与研学教育,再到“一盏灯”点亮全球夜空,自贡正以“盐、龙、灯”三大IP为引擎,以全新的姿态,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文旅快车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