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旅行者,西安欢迎你”“你们叫晕碳,我们叫发瓷”“格局大一点,不要暴躁”“青春没有售价,疯狂就在当下”……近日,一些藏在我市地铁播报、街头广告牌里“小而美”的特色标语在社交媒体掀起了转发热潮,也因为这些颇具创意的标语,让很多外地游客把西安列入了行程单。
看似简单的文旅标语,为何会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一句句标语的背后,其实是对西安深厚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这些文旅标语,并没有陷入堆砌历史名词的泥沼,而是将历史基因拆解成可感知的生活片段。“半坡遗址看陶罐,大唐不夜城数灯盏”,用“看陶罐”“数灯盏”的具象动作,把几千年文明史转化为游客可参与的具体场景;“时间的旅行者,西安欢迎你”既点明西安的历史特质,又以“旅行者”的平等视角消解了游客的历史疏离感,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城墙根下喝咖啡,钟楼顶上数星星”,将咖啡、星星与城墙、钟楼结合起来,让历史感里透着浓浓的现代气息,把老故事讲出了新角度。
同时,这些文旅标语的创作,也折射出对游客需求的精准把握。众所周知,现在游客的旅游需求早已从“到此一游”转向了“情感寄托”,而西安文旅标语创作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直击当代人的痛点与需求。“来嘛,咥碗泡馍再走”,这种带着烟火气的邀约远比刻板的“欢迎光临”更具亲和力;“格局大一点,不要暴躁”这种给游客提供满满情绪价值的思路,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发游客的情感共鸣;“你们叫晕碳,我们叫发瓷”更是让文旅宣传变成了生活分享。既保留了城市特色,又让游客愿意主动走近,这些文旅标语实现了从吸引眼球到凝聚人心的升华。
当然,凭借标语“出圈”,更需要服务“上分”。今年以来,我市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旅游体验,暑假期间永宁门喷泉常态化开演,推出西安城墙惠民卡,火车站、地铁站设置行李寄存柜,景区配备卫生巾自取柜……这些精准的服务,更是让标语中的承诺落地生根,让“一次打卡”变成“常来长安”,让城市的热度转化为持久的温度。
西安文旅标语的成功“出圈”向我们证明:最好的文旅宣传,不是绞尽脑汁的“发明”,而是对历史底蕴的深刻理解、对游客需求的精准洞察、更是服务质量的提质升级。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与打造美好体验的文旅供给相碰撞,又怎能不值得一场“双向奔赴”?
(杨巧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