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的风掠过车窗,带着熟悉的湿润气息,将我载回了魂牵梦绕的地方——马口,那个坐落在汉江襄河畔的小镇,也是我高中岁月的寄存处。
晨光微熹时,我载着单车出门,以“汽车+单车”的模式重寻旧日记忆。柏油路、青石板路、河畔土路在脚下延伸,一如三十多年前的模样,坑洼里藏着岁月的青苔,每一道辙印都能碾出一段旧时光。驻车襄河畔,开启我的骑行模式,晨雾还未散尽,河水悠悠,倒映着两岸的树影,像一幅晕染开的水墨画。三十五年前,每到周末,我常于晨曦中骑车往返家校,为节省时间,总错过这江畔晨景,如今重游,才惊觉它藏着这般静美。
记得高中时,囊中羞涩是常态。每个月攥着微薄的生活费,计算着每一顿的开销。彼时,学校对面的掺汤烧饼是遥不可及的美味,那浓郁骨汤的香气,总在放学时飘进鼻腔,勾得人直咽口水,可摸摸口袋,只能在路过餐馆时,加快脚步,把渴望咽下。而一碗骨汤面,便是最奢侈的念想,偶尔咬牙买上一碗,那鲜美的滋味,能在味蕾上盘旋许久,成为艰苦岁月里最温暖的慰藉。

沿着河畔前行,阳光渐渐穿透云层,洒在波光上,碎成千万点金芒。我停了车,驻足堤上,看渔人驾着小舟,在水面划开涟漪,飞鸟掠过天际,啼声划破晨空。这景致,和记忆里重叠又不同,那时青春年少,目光总望着远方,忽略了身边的诗意,如今归来,方知最美的风景,原是这故土的一草一木、一河一岸。
肚子适时地发出声响,引我寻向那熟悉的味道。餐馆已是翻新后的模样,但木桌木椅如同当年泛着温润的光。点了一碗掺汤,配上烧饼。掺汤端上桌,香气瞬间弥漫,骨汤乳白,食材在汤里舒展,翠绿的葱花点缀其上。咬一口烧饼,酥脆咸香,就着掺汤下肚,暖意从胃里漾开,这是当年求而不得的满足,此刻化作实实在在的幸福。

吃着吃着,往事如潮。那些在题海里挣扎的日夜,和同学结伴骑车的欢笑,因贫穷而滋生的窘迫与自强,一一浮现。三十年前,觉得离开小镇奔赴远方,就能挣脱生活的局促,可兜兜转转才明白,故乡的河、故乡的味、故乡的过往,早已成了心底最珍贵的锚,无论漂得多远,都能牵着我归航。
日头渐高,我跨上单车,继续穿行在小镇的街巷。旧屋换新颜,却依旧留存着老巷的筋骨;新铺的路面下,埋着往昔的故事。高中的母校已外迁新建,老校区围墙角落的爬山虎却还是那般葱郁,像时光的藤蔓,缠绕着旧梦与新章。
三十多年后重返马口,晨骑赏景,品美食忆往昔,才懂得:青春的窘迫是成长的养分,故乡的水土是心灵的原乡。那碗曾渴望的骨汤面,是年少奋斗的注脚;而今的掺汤烧饼,是岁月沉淀的馈赠。马口河畔,旧忆未凉,新程已启,愿往后岁月,常能这般,于故土寻得宁静与力量,把乡愁酿成诗,把过往熬成歌 。
2025年8月2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