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杨波 文/图
在南宁,大王椰是景区和城市主干道营造热带风情的标配,枯枝掉落时却有砸伤游客的隐患,怎么办?东盟游客面对景区参观路线、亮点语音介绍时能否“秒懂”?跟着演唱会旅行的粉丝,如何一键找到演唱会场馆出入口……7月31日上午,南宁市文化和旅游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路演活动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南A中心”)举办,区内外AI文旅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单位与解决方案提供单位面对面沟通,将打造更多符合南宁地方特色的AI文旅场景。
路演现场。
南宁是AI技术应用的绝佳试验场
今年,南宁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自6月30日南A中心展示中心建成投入运营以来,已成功签约360等首批人工智能项目44个,泰国、越南、新加坡、老挝、缅甸、菲律宾6个东盟国家16个企业相继落地。为推动更多优质的人工智能应用在南宁落地,南宁市计划今年下半年分行业分领域开展系列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路演活动。此次开展的首场路演,主要聚焦于文化旅游领域与人工智能产品的深度融合。
“南宁市拥有102家A级旅游景区,280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600处不可移动文物等丰富多元的文旅资源和场景。从青秀山的秀美到三街两巷的烟火,从扬美古镇的悠远到民歌湖的灵动,都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动力源泉和应用场景。”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振宇表示,南宁市具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和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正是AI技术应用的绝佳试验场。去年全市入境游客和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22.67%和72.26%。今年上半年,南宁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02亿人次,同比增长12.3%,实现旅游收入1112亿元,同比增长12.7%,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景区想变得更聪明
“虽然我们景区去年接待的游客量突破了846万人次,但数据表现不均衡,例如大年初一涌来21万人,淡季期间每天也就数千人。”青秀山风景区智慧项目负责人张余佳在路演中表示,该景区希望开发一套AI+智能导览系统,包括票务客服、智能体验、游客体验数据分析等功能。
同时,还考虑开发一个智慧植物园系统,引入具备高空修枝、防治病虫害、绿化管理等功能的多种机器人,降低景区管理成本。
青秀山景区发布AI产品需求。
还有的景区代表认为,目前一些景区导览系统不够便捷,反映速度也不够快。希望AI加持下的数字导览员,不仅对问题“秒回”,还能熟练掌握东盟十国语言,让游客“秒懂”。
广西一键游数智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事业群总监麦静现场展示了该公司此前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定制的文旅数字人IP“江小媚”,以及打造景区导览系统的产品构想。她表示:“有别于传统的电子导览终端,我们在AI导览系统中引入了交互信息,在电子导游对游客讲解过程中,可以随时打断它,提出下一个问题。”
三江文旅数字人“江小媚”。
文化场馆追求沉浸式体验
“今年以来我们接待学生客流0.8万人次,博物馆已经6年没有升级展陈,参观活动中也缺乏互动环节,这是我们的劣势。”顶蛳山遗址博物馆副馆长韦刘恒说,该馆计划进行展陈升级,用轻量化的AI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例如,戴上AR眼镜进入遗址区域即可触发虚拟考古挖掘体验,在展厅召唤考古学家NPC;在博物馆的原始人根据地,打造可以与观众互动的角色扮演系统;打造4D元宇宙剧场,通过VR等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参加祭祀大典。
AI文旅供需企业代表自由洽谈。
去年以来,南宁市演唱会经济方兴未艾。南宁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毕丹透露,今年广西体育中心将举办28~30场演唱会,一年预计接待歌迷100万人次。为此,该公司希望制作一个VR导视系统,让粉丝可以随时了解场馆各个出口、能量补给站等实用信息。
针对文化艺术场馆的需求,供应方路演企业代表纷纷亮出自己的创意和技术优势。
南宁峰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代表带来了助力南宁文旅数字化升级的解决方案,建议把文旅资源的历史和空间信息转化为AI数字资产,为文旅商家的内容创作装上核心引擎。
“通过在文化场馆应用混合现实MR技术,观众能进入沉浸式虚拟空间,从南宁‘穿梭’到东盟任意国家,或在历史和现实空间中来回穿越。”我的宇宙科技公司总经理龙飞说。
南宁四叶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曾参与《哪吒2》三维动画数字资产制作。该公司总经理罗翼建议联合开发本土IP,利用AI技术将广西的铜鼓、壮锦元素与东盟民俗风情自然结合,让AI成为讲好广西文旅故事的推动器。
当天,路演环节结束后,参会企业代表又前往3个分会场进行自由洽谈。其中,旅游产业与市场管理分会场主要覆盖景区管理、旅游服务、执法监管的行业需求;文化艺术产业分会场进行广电视听演绎和内容创作供需对接;公共文化服务分会场主要聚焦文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事业场景。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邱晨
校对:黄少华
责编:唐海波
审核:刘飞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