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旅行,作为宣告学生阶段结束的一种仪式感,正在火热上演。
有钱的出境游住星级酒店,没钱的绿皮火车“铁腚也能到”。
总之,青春没有售价,疯狂就在当下!
01
三位少年在查完高考成绩确认过线后,选择去北京旅行。
行程可以称得上是艰苦朴素:
坐绿皮火车、住青旅、几个人一起拼好饭。
但即便是这样,也愿意给陌生人买水。
陌生人询问为什么选择这样出行,少年也回答的大大方方:“我们三个都没赚钱,都花家里的钱,当然得省着点。”
穷游富游不如少年游具像化了。
看世界的第一步,是向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18岁准大学生高中毕业旅行,坐车前往乌鲁木齐,路途中偶遇一位母亲带两个孩子买的无座票,让座后被拒。
于是抱着两个孩子睡了一整夜。
少年心气是不可再生资源。
只有17岁的少年会47天坐火车游遍全国,独自一人出发。
也只有少年愿意用29天,从上海坐公交抵达新加坡,完成属于自己的毕业旅行。
全程花费3000元。
少年敢想敢干是一方面,少年身板子也是真扛造。
02
有的毕业旅行不光是对自己的成全。
62岁务农妈妈第一次出远门,是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
孩子说,因为“妈妈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家乡的县城。”
这次毕业旅行,是对母爱的成全。
还有带着第一次出远门的父母,走过自己学生生涯的最后一段路的女生。
她说“爸爸的肩头,妈妈的锄头,才有了我的笔头。”
所以这次旅行,需要她们亲自到场。
也有老师带领学生骑行3000公里,来完成毕业旅行。
从山西出发,跨越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一路骑行到海南,并将进行环岛骑行。
他用行动告诉孩子们:踩好当下的每一步,划过山岭就是坦途。
打的去拉萨旅行的大学生,这样旅程是对自己的心愿,和司机的成全。
毕竟目前打表价格已经过万元,油费、过路费、食宿、都是乘客承担。
当然,不需要外人置喙,他们用的都是自己兼职的钱。
这种出行方式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过后的结果:自驾的费用和打车差不多,而且打车还舒服。
03
有的人看似没有毕业旅行,实际上在毕业旅行这条赛道也堪称权威了。
放假第二天跟同学一起去找暑假工,第三天跟家里说找到了。
直到10天后:妈,开门,我钱花完了。
妈妈:孩子你再不回来,家里都供不起你打工了。
这怎么不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毕业旅行呢?
大学三年节省下2万生活费的女生,放弃了原本的国外旅行计划,把钱全部捐给助学中心,帮助偏远山区孩子完成学业。
她觉得“现在这笔钱更有意义了。”
还有p图携全班师生赛博毕业旅行的大妹子,招数还是多哈。
从天安门广场到布达拉宫,再到东方明珠,再到自由女神像手心,最后甚至去了趟空间站。
有研究发现,4天的户外旅行,能使创伤后应激障碍减少29%,压力减轻21%,多出去玩有助于降低炎症水平。
有钱有有钱的玩法,没钱咱也能试试“低配版”出行。
只要到达了目的地,途经的美景和风土人情,这些最值钱的东西,不都是免费的嘛!
来源 | 爱看新闻的 搜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