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林 见习记者 李思瑶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金淼
盛夏时节,中原大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归乡人。7月22日至31日,来自美国、加拿大、爱尔兰、阿联酋、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58名华裔青少年跨越山海、齐聚中原,开启了一场寻根之旅。
此次2025“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河南集结营由中国侨联主办、河南省侨联等单位承办。
为探寻中原大地的多彩魅力,258名华裔青少年分成“文字”“诗歌”“根亲”“印象”4个特色主题营,走进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等地,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在感受中华文明根脉的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文化基因。
虽在异国他乡出生成长,华夏血脉相连却让他们对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许多华裔青少年不仅能写出工整的方块字,诵读古诗词也是朗朗上口。河南是中华诗歌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最古老的诗歌就诞生在中原大地。在洛阳市图书馆的诗歌文化讲座上,营员们聚精会神,在平仄韵律中,仿佛推开通往精神故乡深处的大门。白居易、刘禹锡、杜甫、李商隐……祖籍开封通许的美国营员崔嘉瑞,对出自河南的唐代诗人如数家珍。此次的诗歌讲座让她对“老家河南”的情感越发深厚。“好多唐诗都和河南有关,这里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等待我们去探寻。”她说,寻觅诗韵,不仅是知识的收获,更是一次关于“我是谁”“我从何处来”的心灵叩问。
在八朝古都开封,营员们沉浸式体验了汴梁城的市井繁华。在清明上河园,从民俗展演、技艺互动,到大型实景马战剧《岳飞枪挑小梁王》、非遗绝技打铁花,营员们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感受着浓厚的历史氛围,欢呼声此起彼伏。来自意大利的11岁少年周以渲说:“许多哥哥姐姐穿着汉服打卡拍照,我还能和‘宋朝’的人物互动,太厉害了!我要把在开封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朋友们。”
一路走来,营员们参观了河南博物院、中国翰园碑林、少林寺、神垕古镇、三彩小镇、殷墟博物馆新馆……体验了从诗歌之美、国风之潮,到武术雄风、钧瓷瑰丽;从唐三彩、甲骨文的厚重,到宋朝点茶、河南戏曲的韵味。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跨越语言障碍,架起文化寻根的桥梁,为营员们呈上了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
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百年航空史和航空科技发展等内容的展示,为营员们打开了了解当代中国的又一扇大门。“满满的科技感让我感受到了祖(籍)国的现代活力。”来自美国的13岁少年孙泽晨说,此行更新了他对祖(籍)国发展的认知。来自瑞士的领队老师张君玲感慨道:“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忘父母的‘根’在哪里,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我想这也是此次夏令营活动的意义所在。”
多年来,河南省侨联精心组织“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营和“亲情中华·中国寻根之旅”夏(春、冬)令营、“豫侨同根”海外华裔青少年才艺比赛等活动,累计吸引48个国家、217个海外组团单位的近2万名华裔青少年参加。海外华裔青少年用脚步丈量“老家河南”,河南之旅已成为他们生命中宝贵的记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