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念念
淮安竟然有一座千年的古镇,被当地人称为河下古镇。这里没有鼎沸人声,只有运河的风低吟着千年往事。作为5A级景区,虽然免收门票,却鲜少有人知道这里。

河下的故事始于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连通江淮,河下因占据运河入淮口的黄金位置,一跃成为南北贸易咽喉。漕运鼎盛时,这里“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私家园林多达百余座,盐商巨贾云集,连苏杭都要避其锋芒。
这里最光辉的历史是被冠名为“进士之乡”。明清时期,这个所谓的弹丸之地竟走出67位进士、123名举人、12位翰林,创下“三鼎甲齐全”的科举神话。文脉滋养下,文学巨匠吴承恩在此挥毫写下《西游记》,巾帼英雄梁红玉擂响抗金战鼓的传说仍在街巷间流传。

这里90%的石板路被岁月包浆,70%的民居保留着清代以前的砖木筋骨。从北入口的程公桥望去,白矾石桥栏倒映碧水,四只石龙曾口衔宝珠盘踞桥头,这座与扬州五亭桥齐名的古桥,重建后依然牵着两岸的烟火人间。
主街湖嘴大街延伸1500米,两侧青砖小瓦的店铺挂着新漆招牌。百年酱园旁开着非遗纸扎铺,老手艺人低头刺绣,现炸茶馓的香气钻进鼻腔。偶见几位老人坐在门墩上闲话家常,恍然明白“原生态居民区”的真意:这里不是舞台,而是生活本身。

这里最出名的美食是淮扬菜。富商云集的往昔催生厨艺革新,一道长鱼席能幻化108种花样。我特地去了一趟当地有名的文楼,点了一份蟹黄汤包,薄皮兜着汤汁,鲜味直冲天灵盖。再尝尝蒲菜炖肉圆,洁白脆嫩的蒲菜曾值“一两白银一根”;或寻家小店来碗长鱼面,鳝鱼滑嫩、面条筋道,市井烟火最抚凡心。
如今江南古镇竞争激烈,周庄、同里声名远扬,河下偏居苏北难引流;除吴承恩故居、沈坤状元府等核心景点,部分建筑为复建,有人嫌“古韵不足”;南段街巷常显冷清,非遗店铺也是门庭寥落。
早前的2025年春节,古镇单日客流猛冲至10万人次。非遗集市入驻、汉服游客点缀街巷,程公桥畔拍照的年轻人更是让这座老桥焕发新生。

免费开放的5A景区身份,竟成了最不起眼的注脚。2025年那场10万人的热闹证明,它正等来知音。若厌倦了摩肩接踵的“网红”古镇,不妨来这座小众的古镇,吸一口文楼的汤包,走一走这里的老旧的石板路,感受慢时光。
爱旅游爱摄影,我是粤游纪,发现和记录旅途中更多的美丽,关注我,和我一起聊聊旅途中的那些趣事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