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朱雨枭
炎炎夏日,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悄然绽放的凌霄花就是藏匿于杭州街头小巷的终极浪漫。
大兜路、闸弄口、打铁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美的那片凌霄花海。
而对于76岁的“护绿使者”金德意来说,心中挂念一定是半山脚下田园社区里的“爱情花廊”。
很多熟悉的人,都叫他“藤司令”,杭州很多的凌霄花都是他种下的。
这个周末,我们也来到了这片最早被他种下的凌霄花下。
记者 盛锐/摄
上午10点,微风不燥。田园社区的大门口,挨着进入半山的通道,游人不少。
因为在半山脚下,和主城区比起来凉爽了不少,空气都显得清新了许多。
这条花廊不难找,沿着社区的主干道,就能看到不远处随风摇曳的凌霄花。大概因为花海浪漫,社区的居民,给它取名叫“爱情花廊”。
记者 盛锐/摄
绿色的藤蔓,顺着两侧的铁架子而上,织起了一张天然的遮阳棚。中间留了一条缝,倒是让两边的橙色小花,仿佛摇手一般打着招呼。
“这两天开得正旺呢,好看的很。”许女士正和妈妈一起,带着孩子准备去半山公园里逛逛。从单元楼一出来,转头就走进了花廊。
在她的记忆中,这条花廊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了,“以前好像就路口这一点点,现在小区里处处都能看到。”许女士觉得,这片花廊真的是小区的点睛之笔,一路绵延至半山脚下,遮蔽了日头,“很多朋友都很羡慕我们家,出门就是绝美景致。”
记者 盛锐/摄
在小区里走上一圈也就半个小时左右,凌霄花随处可见,有的还成为了某一栋楼的特色装点。
“花廊是2007年左右种下的。”每周,金德意都会从吴山赶来半山,至少一次。
从小生活在杭钢的“钢铁丛林”里,金德意格外喜欢绿意葱葱的感觉,“城市建的越来越大,绿化越来越少可不行。”向上,是他的探索方式。
记者 盛锐/摄
至于为什么选择凌霄花,除了好养活,金德意说,自己家在杭钢的小屋边就有一丛凌霄花,“我父亲很喜欢它,慢慢的我也喜欢上了。”
很多杭州人了解金德意,是因为打铁关的那棵“枯木逢春”。2005年,受相关单位的委托,金德意将一根来自于半山娘娘庙附近的野生凌霄花,种到了打铁关的枯木旁。
金德意记得,那个时期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观念还不强,自己需要防止有人来搞破坏,“他们觉得不拿去种菜,这地就浪费了。所以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来,修枝、浇水。”
第二年,当慢慢爬上枯木的凌霄花绽放的时候,金德意听到小区居民的赞扬,内心更是开出了花。
有一段时间,这棵曾经的枯木还成为了笕桥机场的航标。
记者 盛锐/摄
“其实,我开始在小区种凌霄花还要更早一点,就在田园社区。”金德意指了指不远处的一片围墙,2004年左右他就来到了这里,尝试种起了凌霄花,“种植爬藤不用改变现有的绿化结构,凌霄花只要浇水就能活,每年修剪一次。”
在社区和街道的支持下,2007年首届“植藤节”开展,邀请社区居民参与到种植凌霄花和绿藤中来,花廊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种下的。
从那时起,金德意也搬到了田园社区。
和“枯木逢春”不同,田园社区里的凌霄花都来自于他杭钢小屋边的那株凌霄花,“现在看着它们,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想起了父母。”
记者 盛锐/摄
在金德意眼中,凌霄花是他的“女儿”,绿藤则是“儿子”。
近20年间,随着一届届植藤节的开展,凌霄花遍布了田园社区。据金德意介绍,目前田园社区里凌霄花的覆盖面积达56000余平方米。
不仅如此,作为杭州市环保志愿者、杭州市绿化积极分子、护绿使者,金德意将20余万株藤苗送到了市内的学校、社区,将他们的围墙一一装点,“我女儿笑话我,我对凌霄花比她还亲。”
记者 盛锐/摄
如今年近80岁,金德意还是不断设计各种创意绿化,比如田园社区办公室门口的文化墙。
他期待,有一天凌霄花可以开遍杭州各个角落。
就如同他写的《凌霄花之歌》:“家家户户景色秀,家家户户花凌霄。”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