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温多雨,蚊虫孳生,正是蚊媒传染病高发季。为严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疾病传播,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闻令而动,组织精干力量,在所辖景区公园、项目工地、绿化带等市民活动频繁区域,打响了一场浩大的“灭蚊战”。
惠州市市政园林人在景区消杀灭蚊。(来源: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
自7月25日行动启动以来,截至7月31日已累计投入6000余人次,清理各类积水35.7万平方米,实施科学消杀约60万平方米,全力守护市民健康安全。
党旗飘扬,党员成攻坚主力
连日来,在惠州西湖景区、红花湖景区等地,总能看到工作人员背着消杀设备,对景区内垃圾桶、下水道、公厕等容易滋生蚊虫位置进行药物喷杀。
行动伊始,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党组迅速部署,压实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每日至少一次深入挂点区域巡查督导,确保防疫措施不折不扣落地。
各基层党支部积极响应号召,10支由30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烈日下,他们活跃在景区公园一线,清积水、通水渠、灭蚊虫,红色的身影成为防控前线最亮眼的风景。
科学防治,“组合拳”精准灭蚊
如何有效遏制蚊虫?市政园林人打出了一套科学“组合拳”。
立体消杀:选用高效低毒杀虫剂,采用“机动喷雾+人工补喷”方式,对绿化带、下水道等60万平米重点区域进行反复消杀。同时,巧妙布设防蚊闸、太阳能诱蚊灯等物理设施221套,在配电箱背侧等隐蔽角落精准投放灭蚊饵剂,构建立体防护网。
源头治理:组织力量疏通主次干道、绿地排水沟渠,彻底清理卫生死角。行动中,累计清理景区、公园、工地等各类积水点,面积相当于50个标准足球场,运走垃圾305吨。
更关键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安排专人对易积水点“日巡查日清理”,景观水池“日消杀”,游客中心的水培植物则坚持“日换洗”,从源头上掐断蚊虫孳生环境。
知识普及,织密市民“防护网”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该中心线上线下齐发力,提升市民防护意识。
微信公众号密集推送防控指南,详解避蚊胺驱蚊液使用、浅色长袖防护等要点。
该中心所辖19个景区公园的LED屏,滚动播放防控海报超3200条次,覆盖市民游客超10万人次。
公园现场,工作人员积极宣传,反复提醒:“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可能的蚊虫暴露史。”
目前,这场由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参与的防控行动取得一定成效。市民游客的防疫意识明显增强,共同筑起的群防群控健康防线更加牢固。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周智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