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新民大街始建于1933年,全长1445米,是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扶持溥仪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长春被定为伪满洲国首都并更名为“新京”。
新中国成立后,新民大街两侧及周边的众多伪满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些建筑被用作学校、医院、单位。这条街被誉为“长春近代建筑博物馆”,承载着长春浓厚的历史记忆。
2025年7月5日,全面升级后的新民大街开街迎客。13处院落围墙被打开,释放出4.5公顷空间重归城市,并沿街打造了13处造型别致的口袋公园供人休憩。历史建筑陆续开放,让人们有机会走近历史、触摸历史、感知历史。
同期开馆的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新民大街中段,由长春日报社旧址改建而成,以“一条街、一座城、一群人”为主线,从街区的建筑生态到城市发展,从支援东北建设的精英群体到土生土长的非遗传承人,构建起立体化的城市记忆图谱。
7月28日拍摄的长春新民大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7月30日,游客游览长春新民大街。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7月30日,游客游览长春新民大街。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7月31日,游客参观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7月30日拍摄的长春新民大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7月28日拍摄的长春新民大街(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7月30日,游客游览长春新民大街。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7月31日,游客进入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7月28日拍摄的长春新民大街(无人机全景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7月30日,游客游览长春新民大街。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7月30日拍摄的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新民大街(无人机全景拼接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