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额尔古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广袤无垠的湿地中水草丰美、鸟类繁多,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也是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的重要生态系统。额尔古纳始终将湿地保护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科学统筹保护与开发,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清晨的阳光洒在额尔古纳湿地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游客沿着木栈道散步,不时轻声交谈:“这亚洲第一湿地太美了,空气环境真好。”远处,鸟儿在湿地上空飞翔、觅食,清脆的鸣叫声仿佛在为湿地的自然生态欢呼雀跃。从“靠水吃水”到“以水养水”,从“环境负债”到“生态资产”,湿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滴碧水、每一抹绿意,都在见证着一场生态价值的提升与转化。额尔古纳以生态为路径,以文化为“魂”,在湿地的生态保护建设中,始终坚持“湿地贵在原生态”的理念,尽可能还原湿地本身的自然美景和原生态风光,对原有重要景点进行全面整合提升,让市民游客体验湿地浓郁的自然风情和湿地独特文化韵味。
湿地保护不仅需要科学规划,更需要完善的保护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额尔古纳定期开展巡护湿地、检查湿地周边违法占用、污染等情况,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大家自觉参与保护湿地的意识越来越高,破坏湿地的行为基本没有了。”为提高湿地管护水平,额尔古纳市还健全完善了湿地公园日常巡护、安全生产、保护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每天安排专人巡查湿地,记录生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从源头上预防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碧水绕城生绿意,林荫深处见青山。持之以恒的生态保护,不但改善了额尔古纳湿地的生态环境,还使湿地内水光潋滟、鸟蹁跹,构成一幅绿意与生机交织成的自然画卷。赏景、观鸟、看花、研学、露营……额尔古纳湿地以自然生态为本底,用好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让游客共享生态之美,探索保护生态与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
据了解,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额尔古纳市湿地资源较为集中区域,地处大兴安岭西北麓,位于中俄边境,总面积9560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3599公顷,湿地率45.60%,区域内由河流、沼泽、滩涂、苇塘、草原、灌木林地等多种生态类型组成,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区域内赖以生存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湿
地
目前,额尔古纳市湿地呈现出优良的生态环境,区域内有植物392种,动物332种,不仅如此,还有8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枕鹤、大鸨、黑鹳、东方白鹳等18种。近年来,额尔古纳市通过湿地生态项目实施,推进了保护区正规化及现代化建设,促进额尔古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强湿地与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对迁徙鸟类的聚集地、停留地采取日常监控与重要时段监控相结合的方法,切实保护候鸟迁飞期野生鸟类安全,还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助,通过防范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确保重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良好发展。
湿地保护的成效离不开全民参与,额尔古纳市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利用“世界湿地日”“湿地保护宣传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举办讲座、发放资料、开展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额尔古纳市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让湿地成为额尔古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
记者丨郭 鑫
美编丨李 丽
一审丨王 蕾
二审丨白朝晖 韩希臣
终审丨刘海龙 薛立萍
监制丨秦绪伟 刘德喜
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发布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额尔古纳市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