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的酷热,仿佛熔炉倾倒,持续盘踞在四十度线上的高温,将城市熬煮得奄奄一息。热浪舔舐着每一寸肌肤,连呼吸都带着灼烫的焦意。终于不堪忍受,决然逃离这钢筋水泥的蒸笼,一头扎进秦岭腹地,投向木王森林公园那片传说中沁骨的幽深与清凉。
于是,我们驾车北行,朝着秦岭的深处进发,只为探寻一个能够远离酷暑的所在。随着车辆渐行渐远,都市的轮廓在蒸腾的热浪中逐渐扭曲、淡去,最终被秦岭那连绵不绝的苍翠所吞没。
我们的目标,是深藏于秦岭深处的木王森林公园度假区,只为寻得一方绿荫如盖、溪涧沁骨的清幽之境。
驶过高速公路,途经县道,又在G345国道上盘旋,一路北行一百八十余公里,只为挣脱城市酷暑的桎梏。
当我们穿行在秦岭的盘山道上,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车内仪表盘上显示的温度数急剧下降,直至降至21°。摇下车窗,任由山风携带着山野的芬芳扑面而来,那清凉之感,驱走了旅途的燥热,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地处秦岭深处的木王山旅游度假区,是当地政府打造的康养产业区,集中了农家和企业参与的旅游休闲度假群,依托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和秦岭深处得天独厚自然气候优势,成为当地打造康养产业的首选之地。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杜鹃山庄精品民宿酒店,其前身是陕煤集团旗下一家接待高端游客的度假山庄。今年,为了顺应市场形势,应对周边农家乐带来的竞争压力,它如同当下众多餐饮星级住宿酒店一般,不得不放低姿态,开始接待周边及毗邻地区前来避暑的普通游客。并且,其价格也向农家乐靠拢,那些中高档房价包吃住,每人每天在一百元左右,十分契合所有前来此地避暑度假的老年群体。

因其环境优美宜人,软硬件设施配套完备,再加上价格亲民,故而备受游客青睐,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盛况。

此地紧邻陕西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G345国道穿境而过。在两山相夹的这片峡谷中,溪流潺潺流淌,溅起如玉般的水花;绿树相互掩映,投下一片片清凉的荫蔽;修竹随风摇曳,带来丝丝灵动的韵致。急流汇聚成潭,波光粼粼;曲径幽深静谧,引人探寻。




亭台阁楼错落有致,曲廊水榭精巧别致,小桥横跨流水之上,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山庄、墅苑、会所就散落在这溪水之畔、山谷之间的绿林之中,实乃一处理想的避暑度假胜地。


当我们抵达木王山庄度假酒店时,正值正午。那炽热的阳光,被浓密的林冠层层筛滤,化作点点碎金,洒落在地面。山间的空气,清冽得宛如初融的雪水,带着丝丝凉意,瞬间浇灭了人们心头的燥热与烦闷。


然而,这清凉世界的“热度”,却在别处悄然显现。前往前台问询的游客被告知,客房早已全部告罄,而我们预订的房间还未腾出。“一房难求”这四个字,简洁而精准地道尽了此地的紧俏与受欢迎程度,幸亏提前预订了房间,否则只有悻悻而归。

怀揣着几分未能及时安顿的无奈,亦带着几分被山林抚慰后的松弛悠然,我们步入餐厅。人声鼎沸、碗碟碰撞之声,与窗外隐约的流水潺潺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寻常却动人的烟火乐章。
就在这充满烟火气的氛围中,我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邻桌,手中的筷子瞬间顿在半空,心头猛地一震。那含笑望向我的,不正是昔日我在旬阳工作时并肩作战的同事陈述平(大家更习惯称呼他的乳名“八斤儿”,简称“老八”),以及久未谋面的挚友阿锡吗?
更令人称奇的是,本无交集的老八与阿锡,一个在旬阳工作,一个在安康做生意竟然相约结伴来到这秦岭深处,促使他们相识的是现在皆安居西安。这避暑的深山,宛如一双无形却灵巧的手,悄然织就了一场不期而遇的同事与朋友的聚会。老八与阿锡热情盛邀我们夫妇与他们同桌就餐,并将同桌的亲友一一介绍于我。他们斟上自制米酒泡制的药酒,那杯中的米酒泛着琥珀般迷人的光泽,与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偶遇的喜悦的灿烂笑脸,无疑是我们的此行的意外之喜。把盏言欢,尽情叙说过往的旧事。这一场逃离城市的避暑度假之行,也因此多了一份意外与惊喜。
杯盏交错之际,那些被尘封的旧事纷至沓来——共同奋斗时的激昂斗志、彼此扶持时的温暖情谊,如同溪水中清晰晃动的倒影,被山间的清风一一唤醒,拂去了岁月悄然蒙上的尘埃。朗朗笑声与松涛阵阵、溪流潺潺交织在一起,恍惚间,竟让人分不清,是人在山林中欢笑,还是山林本身发出了愉悦的回响。
然而,惊喜远未结束,三日后,我竟再次邂逅了多年未见的旧日同僚刘建勋!在这清凉世界里他乡遇故知,彼此眼中满是惊诧与欢喜。这正应了那句“人生何处不相逢”的古语,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那日初遇老八与阿锡的聚餐,酒酣兴尽,席终人散。我与老八漫步于度假区中,一边悠然踱步,一边畅快交谈。话语间,尽是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还有昔日同事如今的境遇。

周身满是山林的清凉,我们踱步回房。窗外,松涛依旧声声作响。此刻聆听,它更似一位阅尽沧桑的林间智者,于黑暗之中,絮絮低语着亿万年的秘密;那潺潺溪流,宛如一个不知疲倦的赤子,在星光的照耀下追逐嬉戏,永不停歇。这些声音,是木王山亘古不息的脉搏,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宰。我们于此处奔跑、奏乐、探幽、欢聚,不过是在这永恒而壮阔的自然乐章里,有幸添上几缕微弱却真切的颤音罢了。

入住的清沁园
当夜色如浓墨般肆意洇染开来,我紧闭窗扉,却难以抵挡松涛那磅礴的气势。那声响,绝非寻常风过疏林时的轻柔,倒好似千军万马在墨色的山峦间奔腾呼啸,又仿佛是沉睡的巨兽在深谷中吐纳气息,发出宏大而均匀的鼾声。与之相和的,是窗外那条不知疲倦的溪涧,潺潺淙淙的流水声,宛如孩童夜语,絮絮叨叨,竟成了枕畔最熨帖的安眠曲,引我渐渐沉入无梦之境。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熹微晨光,如融化的金箔般,悄然为窗棂镀上一层瑰丽色泽,静谧的山谷便从夜的深沉酣眠中缓缓苏醒。
我踏上尚带着露水微凉的G345国道,开启了晨跑之旅。此时的空气清冽至极,仿若稍加挤压便能涌出甘泉。我深深地吸上一口,顿感肺腑仿佛被彻底涤荡。

阳光奋力穿过高耸入云的冷杉、铁杉的枝叶缝隙,筛落下无数跳跃的光斑。这些光斑如灵动的溪流,在覆着苔痕的石阶上,在蕨类丛生的地面上缓缓流淌。我似被施了魔法,追逐着这些光的精灵,脚步变得轻盈无比。我朝着山谷更高处奔去,满心期待地迎接那即将喷薄而出的朝阳,想要亲眼目睹它如何将万顷林海点燃,使之化作一片流动的金焰。


拐进那条蜿蜒的村间小道,眼前豁然展现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天地。
看呐,几头早起的牛儿正优哉游哉地在草地上觅食,仿佛在悠然享受着清晨的宁静与惬意;远处,一位农夫扛着锄头,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田间,准备开始一天辛勤的除草劳作;而那一缕缕袅袅升腾的炊烟,宛如轻盈的丝带,缓缓地飘向天空,给整个村庄增添了一抹温馨而又诗意的色彩。与此同时,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和狗吠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乡村晨曲。
白昼的热气还未蒸腾弥漫,蝉鸣便急不可耐地主宰了山林。那阵阵蝉声,密集得犹如骤雨倾盆敲打着金属丝网,高亢得好似少年们无拘无束的合唱,将午间的寂静空间填得密不透风,喧嚣出一种生命极致的欢愉之境。

置身于这清幽静谧的清凉之境,在尽情领受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同时,我并未慵懒地卧于睡榻,虚掷这珍贵时光,而是将每一刻都安排得充实而有意义。
我时而端坐于桌前,在笔记本电脑上敲下关于当下闲适生活的深刻感悟;时而手持竹箫,于溪流之畔、廊亭之中吹奏自娱,让悠扬的箫声在空气中悠悠飘荡;时而沿着酒店旁的潺潺清溪悠然漫步,任微风轻拂脸颊,感受着大自然的灵动与美好。这般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极妙的消遣方式。
瞧那溪水,清澈澄明,一眼便能望见溪底的景象。巨大的石块横亘于水中,历经流水的冲刷与时光的磨砺,早已褪去了尖锐的棱角,显得圆润而温和;细碎的卵石,恰似水流与时光携手创作的精美艺术品,散发着柔和的光泽。溪水声变幻多姿,时而激昂澎湃,犹如碎玉倾洒玉盘,清脆悦耳,震撼人心;时而轻柔舒缓,宛如恋人之间的低语呢喃,深情缱绻,动人心弦。这潺潺水声,一路如影随形,陪伴着我前行。


行至开阔之处,我选了一块平滑的巨石坐下,静看水光潋滟,细听水声潺潺。那一刻,时间仿佛也受到感染,放缓了匆匆的脚步。

待到日影渐渐西斜,我移步至山弯处。只见那巨大的金轮缓缓沉坠,仿佛被苍茫的西山一口口地吞噬。天际只留下漫天如熔金泼彩般的晚霞,将层峦叠嶂、潺潺溪流以及游人的脸庞,尽数染上了一种令人心魂俱醉的辉煌色泽。

在炎炎夏日,避暑似乎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追求。很多人觉得,找个静谧之地,静坐下来,听微风轻拂耳畔,观云朵自在舒卷,便是极好的消暑之法。然而,对于木王山而言,若仅仅将避暑的方式局限于这般静态的享受,那可真是大大辜负了这座山毫不吝啬的慷慨馈赠。

木王山,宛如一位隐匿于尘世之外的神秘隐士,它拥有着广袤而深邃的林壑,那里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奇景。它慷慨地将自己的秀丽风光、独特地貌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等待着人们去深入探寻。
于是,在入住度假区的次日与好友阿锡相约开启了探秘之旅。
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前行,车窗外不断闪过郁郁葱葱的山林,每一片树叶都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机与活力。偶尔还能听到几声清脆的鸟鸣,那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我在脑海中不断勾画那深藏奇景的想象。是有着潺潺流水、幽静深邃的峡谷?还是有着形态各异、鬼斧神工的怪石?又或是有着色彩斑斓、争奇斗艳的花海?心中的种种猜测如同一个个小钩子,不断勾起我对即将见到的奇景的强烈好奇心。

笔者与阿锡
第一天是与老友阿锡相约,同登双头马之巅。行前便知,这山顶并无惊世骇俗的“打卡”奇观,所谓的几处“看点”——“夫妻树”、“跑马梁”、“神仙脚”、“窥浴石”之类,名字起得固然有些野趣和想象,细究其形,却难免有几分牵强附会的意味。然而,登临之意,本就不在寻觅这些人为的标签。

山路在浓荫与疏朗间交替攀升。初始,密林如盖,冷杉铁杉的枝干沉默地指向苍穹,滤下的光斑在覆满苔痕的石阶上跳跃,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草木气息,每一步都踏在沁骨的凉意里。登高后在下行数百米,一路找寻那仅仅相偎相依的“夫妻树”,一边被那标有树种树龄的古树而惊叹,心中不由感叹,那些已经优卓数百年树龄的古树,若非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下令封山禁伐令,估计早已被采伐殆尽。


越往上,林木渐稀,天空在头顶豁然开朗。

及至峰顶,一道隆起圆弧的山脊形似奔马脊梁,故曰“跑马梁”,山脊有一状如脚印的凹陷部分,被戏称“仙人脚”。

歇坐在跑马梁,跑马梁俊秀灵动又险峻无比。歇坐在跑马梁,放眼四野,对面的鹰嘴峰如大鹏展翅,孤峰突兀犹如鹰嘴,雄伟孤傲令人叹为观止。

如若再行百米,双头马草甸宛如一块巨大的、未经裁剪的绿毯,毫无保留地铺展在群山之巅。 刹那间,视野挣脱了所有束缚!方才路上那些被冠以名目的树、石、梁、脚,瞬间变得渺小甚至模糊。

占据整个视野和心神的,是眼前这无垠的壮阔——连绵的青山如凝固的碧浪,层叠着涌向天际线,在薄雾轻岚中若隐若现,仿佛天地在此处打开了一幅无边的画卷。强劲而自由的山风毫无遮拦地呼啸而过,带着草叶的微香和阳光晒暖泥土的气息,鼓荡着衣襟,也瞬间涤净了肺腑中积郁的都市浊气。

盛夏的草甸上,野花正开得烂漫,黄的、紫的、白的,星星点点,在风中摇曳生姿,是这片辽阔天地间最灵动、最本真的点缀。 我们站在远处,任山风穿透身体。朋友指着远方起伏的山峦轮廓线,笑着摇头:“看什么‘神仙脚’、‘窥浴石’?这浩荡天风,这无垠绿浪,这头顶仿佛触手可及的流云,才是双头马真正的主角!”此言深得我心。那些附会的故事与名字,不过是人类试图解读自然的微小注脚。而此刻,我们站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山峦的呼吸,是风的语言,是天地间最原始、最磅礴的清凉与自由——这才是登临的意义,远非任何“看点”所能定义。

在另一个闲适的日子里,我信步踏入四海坪。刹那间,仿若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步入了一个被水汽精心浸润的翡翠世界。这里的一切,都被那细腻的水汽温柔包裹,宛如一块刚刚雕琢完成的美玉,散发着温润而迷人的光泽。

沿着蜿蜒的栈道前行,它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沿着溪谷的脉络轻盈延伸。栈道两侧,古木宛如巨人般参天而立,它们繁茂的枝叶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片浓密的绿荫,将炽热的阳光严严实实地遮挡在外。阳光只能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宛如梦幻般的诗篇。

而最令人心醉神迷、惊叹不已的,当属那层层叠叠的瀑布群。它们宛如大自然精心创作的画卷,每一幅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情。有的瀑布气势磅礴,如同一匹匹白练从高空垂落,飞珠溅玉,那巨大的轰鸣声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激昂乐章,震耳欲聋,让人不禁为之心潮澎湃;有的瀑布则温柔婉约,似素绢轻扬,从布满青苔的岩壁上悄然滑落,无声无息,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优雅,最终汇入下方碧绿幽深的水潭,泛起层层涟漪。

水汽如轻纱般氤氲扑面,带着山林特有的清冽芬芳,那是一种混合着泥土、青草和树木的香气,仿佛能洗净人们心中的尘埃和疲惫。瞬间,暑热便如潮水般退去,只留下满心的清凉与舒畅。

脚下的石阶湿滑异常,上面布满了苍翠欲滴的苔藓,它们宛如绿色的绒毯,柔软而细腻。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踏稳,生怕一个不小心便会滑倒。然而,正是这份小心翼翼,却也为此次的行程平添了几分寻幽探秘的野趣。仿佛每一步都在揭开一个神秘的面纱,让人对前方的未知充满了期待。


水边,石菖蒲和鸢尾花和草丛中的野生蘑菇在湿润的空气中尽情舒展着身姿,它们的花瓣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微风拂过,它们轻轻摇曳,更显灵动俏皮,宛如一群活泼可爱的精灵,在这翡翠世界中翩翩起舞。

在静谧闲适的时光里,我与老伴悠然地在酒店庭院,亦或是溪畔那精巧的凉亭中安坐。周遭的一切静谧而祥和,仿佛时间都为我们放慢了脚步。

她轻轻地将琵琶抱于怀中,那琵琶宛如她亲密的伙伴,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只见她灵动的指尖在琴弦上轻盈轮动,顿时,如珠落玉盘般的清音潺潺流淌而出。这清音清脆悦耳,似山间的清泉欢快地奔涌,在幽静的山谷间久久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而我也不甘示弱,拿起箫吹奏起来。箫声低沉而悠远,宛如林间穿行的微风,带着丝丝缕缕的清凉与宁静。它轻柔地缠绕着琵琶的清越之音,二者相互交融,如同两位挚友在深情对话。这美妙的乐音一同飘向松梢,与那摇曳的枝叶低语;又融入溪流的潺潺低语,仿佛与溪水一同欢唱。

这人间丝竹之音与大自然的声响巧妙交织,形成了一场和谐共鸣的交响。音波如涟漪般在空气中荡漾开来,它带着我们的情感与思绪,飘向远方。最终,在无边的林海涛声之中,这乐音渐渐消弭,归于天地间的一片大寂。仿佛一切喧嚣都已远去,只留下这纯粹而宁静的美好,让我们沉醉其中,感受着岁月的温柔与宁静。

闲适的时光宛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或为暂避酷暑,来此寻一方清凉净土度假;或于不经意间,与同事挚友在此邂逅相逢。但无论何种缘由,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仓促,如流星划过夜空,稍纵即逝。

木王山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它的风姿。它苍郁葱茏,静谧安然,似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静看世间的风云变幻。松风如浩荡的浪潮,在山林间汹涌奔腾,发出雄浑壮阔的声响;溪水潺潺,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不知疲倦地流淌着,绵延不绝。

蓦然间,思绪飘远,我陷入了沉思,而后恍然大悟:这广袤无垠的林海,以其海纳百川的宽容,毫无保留地接纳着每一位过客。我们喧闹着到来,身上沾染着都市的尘埃与浮躁的燥热,仿佛一群闯入者;而离去时,却又如此悄无声息,只留下浅浅的足迹和细微的声响,如同夜空中消散的烟花。

山林则始终沉默不语,以一种深沉的姿态包容着世间的一切。松涛依旧在山间回响,那声音宛如一首激昂的乐章,永不停歇;溪声潺潺,似一首悠扬的小调,亘古不变。它们宛如岁月长河中不朽的歌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当我们的身影再次消失在蜿蜒山路的尽头时,唯有那些被鞋履轻触过的苔痕,或许还能模糊地忆起曾有旅人路过。而木王山,依旧在时光的长河中岿然不动,用它的风传递着温柔的问候,用它的水诉说着古老的传说,用它的绿描绘着生命的画卷,一遍又一遍地吟唱着那首古老而清凉的诗篇,静静地等待着下一个心怀赤诚、风尘仆仆的灵魂,愿意停下匆匆的脚步,聆听它的心声。

山声似久别重逢的故人,亲切而温暖;林壑如心灵的归宿,宁静而安详。只有亲身走过这山水之间,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清凉不仅仅是肌肤的触感,更是源自心底那片被大自然的温柔抚平的褶皱,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宁静与旷达。
山声是故人,林壑是归处;行过方知,清凉不仅在身,更在心底那片被自然抚平的褶皱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