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大兴区园林绿化局获悉,今年底前,大兴区将完成13个公园围栏的拆除工作,2026年底前实现念坛公园等5个大型公园10公里连片开放绿廊建设。届时,除因文物保护等特殊需求需保留围栏的公园外,大兴区将基本实现公园无界化,形成“15分钟公园休闲圈”。
截至目前,大兴区已完成滨河运动公园、高米店公园等8处公园8300余延米围栏的拆除。其中,念坛公园北侧1000米围栏拆除后,实现了湖景与街景的融合,成为市民休闲的新去处。
大兴区在推进公园物理空间开放的同时,注重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升级。采用“绿篱+花丛”柔性隔离带,打造四季有景的生态廊道,实现绿地与城市街区的自然过渡。
据悉,大兴区正大力推进智慧公园建设,通过客流监测系统,公园管理者能够实时掌握园内游客数量和分布情况,从而动态调整管理策略,优化游园体验。同时,在公园内增设无障碍设施、便民服务站等贴心设施,为市民提供饮水、休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此外,大兴区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创新推行“公园+”管理模式,构建“园林+社区+志愿者+执法”四方联动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
例如,在海户公园试点治理中,1名荣誉园长和50名义务监督员积极投身日常管理,与园林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以及执法部门紧密配合,共同维护公园环境。他们定期巡查公园设施,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通过组织文明游园宣传、植物养护培训等活动,向市民普及环保知识和文明游园规范,提升市民爱护公园绿化的意识,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公园的守护者。
公园周边的特色咖啡馆、创意书店等商业设施正不断涌现,形成了独特的“公园经济”圈。市民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满足购物、休闲、文化体验等多样化需求。这种融合发展模式,让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民生获得感和经济发展新动能,使公园真正成为城市的“活力会客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编辑/周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