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起来,迷迷瞪瞪的不灵醒。昨天开始,西宁也有了夏天,午间温度30度,28楼的高度,本身就使人眩晕,加上天气热,迷瞪在所难免。
下楼,向东随意溜达。西宁街道两旁的柳树,高大威猛,树荫匝地,就是炎热的午后,在街道上溜达也不觉燥热。
溜达到一个口袋公园附近,一声声熟悉的唱腔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明明是家乡的地摊子社火么,怎么会在千里之外相逢?寻声找去,在一个长廊下,三男两女,都是花甲之外的年纪,正在很投入的弹唱,两个男的拉二胡,一个弹三弦,一个女的既是演唱者,又是伴奏者,手里敲着棒子,另一个女的帮腔。他们唱的曲目我不知道,但是背弓调、岗调和扭丝调是耳熟能详的,和家乡的地摊子社火的曲调不差丝毫。
我坐在廊柱下专心地听了一会,唱腔抑扬顿挫,委婉悦耳,承转启合,衔接自然。大约十多分钟后,唱腔戛然而止,弦音却还袅袅。
之前从有关资料了解到,华亭的地摊子社火和新疆,青海等地的社火曲调,如出一辙,大同小异。今日聆听之后,果然不假。
甘青不仅地域相连,风月共享,饮食习惯,文化传承也很近似,妥妥的一家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