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建三(河北怀来)

在岁月长河里,古稀之年常被视为静享晚年、慢度时光的阶段,可我们四位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2025.08.02清晨,踏上单车,从沙城出发,向着赤城、一路挑战,用行动书写着别样的精彩。

骑行至长安岭,俯瞰杏林堡大桥,蜿蜒路桥穿梭于青山绿野间,如巨龙卧于翠色的绸缎,远处朦胧山峦作衬,喧嚣车流似隐,只觉天地辽阔,骑行的疲惫化作与这壮美交融的惬意,风拂过,满是自由与畅然。

骑行路上,择一处绿意环绕之地小憩。自行车静静伫立,车轮暂歇,可追风的兴致未停。阳光透过树叶,洒在笑脸上,这片刻停顿,是为了积攒更多力气,奔赴下一段风与自由的旅程 。

不到10点钟,我们已骑行至赤城县城。这是赤城鼓楼,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 年),清代进行过重修,1985 年再次修缮。它为砖木结构,总高16.4米,城楼为重檐歇山顶,墩台高6.9米,底边南北长13.4米,东西长16米,墩台中央南北向开拱形门洞,正面刻“寯明”,阴面刻“控馭” ,顶楼房檐下还悬挂着“霞城翠秀”大匾,如今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岁月的长河中,赤城鼓楼静静伫立,见证着赤城的风云变幻,承载着这座小城厚重的历史记忆,成为当地一道独特而珍贵的人文景观。

赤城陵园的古柏,曾见证岁月流转,如今虽干枯死寂,枝干如瘦骨嶙峋的手臂伸向苍穹,却仍以沧桑姿态,留存着往昔故事,静静伫立,似在无声诉说岁月里的荣枯与陵园的厚重过往 。

站在陵园望向鼓楼,视线里新旧建筑交错,街道上车流、店铺招牌与鼓楼古朴身影相融,虽显几分零乱,却也藏着时光交融的独特韵味,像一座城市在新旧间拉扯,诉说着过去与当下的故事。

从县城出来,一直向西骑行至汤泉,在“寒谷温泉”牌坊下,两位老同学要先试试镜。古建的典雅与骑行的活力碰撞。蓝天为幕,青山作伴,我们与单车一起,在这处交界,开启探寻温泉与自由风的旅程,让汗水与惬意,都融进这一路风景里 。

古建依青山,“山情”石上镌。红柱彩梁映翠色,红灯点缀添韵致,自然与人文相融,在此寻得一份对山水的眷恋,静赏岁月沉淀的独特情味。

古色古香的“关外第一泉”牌坊,静静矗立在山水间。彩绘虽有些斑驳,却掩不住曾经的精巧。脚下的路向着山林延伸,仿佛要引领人们探寻那汪泉水的诗意,开启一场自然与历史对话的旅程 。再见了汤泉,有机会我们再来!

返程途中拍的一张照片,这或许是赤城南山开发的一片民宿,白墙黛瓦错落山间,与青翠山峦、特色篷屋相融,似在等旅人暂别喧嚣,枕着山风与星光入眠 。

天有不测,从刁鄂出来雷声滚滚,马上就要下雨了,那也得走啊!除了小刁鄂那20分钟雨大外,一路伴小雨骑行。到了大海坨终于雨停了,刚解下雨具,一股黑云从西向东压来,更猛烈的雨正向这边扑来,骑行至二炮村,豆大的雨珠砸下,模糊视线,车轮打滑,每一步都更艰难。山水直扑而下涌上公路达一尺多深,但我们没有退缩,相互鼓励,找高架桥下避雨稍作停留,雨小些又出发。就这样我们在雨中骑一会儿避一会儿,长达近四个小时,这是何等的拼搏顽强!我们四人中竞有一人没带雨具,仼大雨疯狂,那叫一个没得说、只有个人体会的爽!

古稀小长途骑行,骑的不只是路,是对生活炽热的爱,对自我的挑战。我们用车轮告诉世界,年龄从不是限制,只要心有热爱,敢出发,风雨也能化作路上的诗意,70多岁的人生,照样能骑出呼啸而过的风,活出滚烫的精彩 。这一程风雨骑行八小时,170公里,是暮年里的壮丽篇章,激励着我们,无论何时,别丢了出发的勇气,别辜负心中那个热爱 !
2055.08.03
编辑:牛义信/夏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