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狩猎场景,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千年,置身于那充满豪情壮志的北宋密州。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苏轼的足迹,来一场独特的 “穿越” 旅行,探寻诗词背后的热血与激情。
走进密州:探寻历史的踪迹
北宋时期的密州,即如今的山东诸城。当你踏入这片土地,便能感受到它深厚的历史底蕴。诸城博物馆是开启这场旅行的绝佳起点,馆内丰富的文物和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密州往昔的繁华与变迁。漫步其中,仿佛能看到苏轼当年在此理政的身影,他心系百姓,面对旱灾蝗害,积极上书朝廷、组织民众抗灾,尽显父母官的担当。
常山之行:追寻 “少年狂” 的足迹
熙宁八年(1075 年),密州干旱,苏轼两次前往常山祈雨,后又修葺常山庙。同年十月,祈雨成功,归途中他与同僚进行了会猎,正是这次会猎,催生了这首千古名作。如今的常山,已成为市民健身游玩的好去处。从城区驱车南行,很快便能来到山上。尽管当年的常山庙已难觅踪迹,但当你站在苏轼曾狩猎的地方,看着那 “东坡狩猎处” 的石碑,吟诵着《江城子・密州出猎》,仍能深切感受到他那股 “老夫聊发少年狂” 的豪情。想象一下,千年前,苏轼左手牵着黄犬,右手擎着苍鹰,身着锦帽貂裘,率领着千骑随从,如疾风般席卷平冈,是何等的威风凛凛!这不仅是一场狩猎,更是他壮志未酬、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宣泄。
黄茅冈探秘:感受围猎的激情
北宋时,常山脚下至铁沟附近,方圆近百平方公里的区域,沟窄壑浅、地形开阔、茅草丛生,苏轼称之为 “黄茅冈”,这里便是他率众围猎的场所。如今,这里已建成东坡狩猎园景区。走进景区,3000 亩生态农场和果树种植基地生机勃勃。在曾经的狩猎区域,你能感受到当年围猎的热烈氛围。苏轼在密州任上,虽身处政务繁忙之中,却始终不忘练武习射,渴望有朝一日能奔赴边疆、靖边报国。而驰骋围猎,正是他习武的最佳方式。站在这里,你仿佛能看到猎人们纵马狂奔、呼喊追逐的场景,听到马蹄声、犬吠声交织在一起,热血在心中沸腾。
领悟豪情:从诗词到旅行的升华
苏轼的这首词,不仅仅是文学佳作,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上片对出猎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他的豪迈气概;下片由实转虚,借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像魏尚一样戍边抗敌的心情,最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更是将他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推向了高潮。在这场旅行中,我们不仅领略了密州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更深刻体会到了苏轼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次 “穿越” 旅行,让我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古人对话,感受千年之前的热血与激情。你是否也想踏上这片土地,追寻苏轼的足迹,体验一次别样的旅行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吧!说不定下一次,我们就能一起踏上这段充满豪情的旅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