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原晚报】
夏日,清晨的汾河畔,53岁的张清芳轻快地推着公共自行车前往滨河自行车专用道,开启每天的骑行运动。来自山东潍坊的她,在太原生活了整整30年。30年来,因为住址几次变化,她骑着自行车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目睹着这座城市在悄然之间发生着的变化。
从代步工具到生活伙伴
1995年秋,23岁的张清芳带着行囊来到太原工作。为方便通勤,她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那时,她住尖草坪,工作单位在西矿街,每天骑车往返成了生活的常态。后来,随着孩子上学,全家搬到双塔西街。多年来,住址几次改变,骑行的习惯却从未改变。
起初,她骑车只是为代步,省去挤公交和换乘的麻烦。渐渐地,骑行成了她健身、娱乐的方式,更成为她享受生活的重要部分。清晨路灯下,她的身影穿梭在尚未苏醒的城市街道上。从最初的飞鸽、红旗,到后来的捷安特,30年来,她已经记不清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而骑行也已成为她的习惯和爱好。车轮碾过岁月,也载着她从青春驶向知命之年。
见证城市“破茧成蝶”
盛夏的汾河景区,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上,骑行者一路听鸟语、闻蛙鸣,好不惬意。张清芳熟练地从桃园四巷的公共自行车点取出一辆单车,轻盈地跨上车座,驶入宽阔的滨河自行车专用道。这条宽5米的彩色陶瓷颗粒路面,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像一条绚丽的丝带沿河蜿蜒。沿途赏美景,分外惬意。
30年,让张清芳成为这座城市变迁忠实的见证者。她的车轮曾碾过太钢立交桥建设时的尘土飞扬,也曾在如巨龙般盘踞的天龙山网红桥上流连忘返;她目睹了并州路、解放路等主干道的华丽蜕变,亲身感受着建设路高架桥、南中环街快速路给城市交通带来的便捷与效率。最让她心驰神往的,莫过于这条自行车专用道。在这里,骑行不再是简单的通勤,而是一场与自然对话的诗意之旅。车轮轻快地转动,眼前的汾河碧波荡漾,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日新月异。
与城市共赴诗和远方
“一川清水,两岸锦绣”。张清芳轻蹬踏板,任微风拂过发梢。望着波光粼粼的汾河,她的思绪不禁飘回30年前:那时候的汾河,不是干涸见底,就是浊流滚滚。如今,她的车轮丈量着太原“三山环抱、一水中分”的生态画卷,穿梭在“九湖环绕、一湖点睛”的城市景观中。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上,每个踏频都切换着不同的景致。
“骑行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很多太原人的生活方式。”张清芳说。从代步工具到生活方式,从生存必需到精神享受,张清芳的骑行史恰是太原城市发展的微观镜像。她的车轮记录着道路从拥挤到通畅的变迁,见证着市民从追求温饱到向往品质的升华。如今已届知命之年的她,依然保持着每日骑行的习惯,因为在这座“条条大路都宽敞”的城市里,每一次蹬踏都是与美好生活的对话,车轮永远向前,生活永远鲜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