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新版《贵州省旅游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明确提出支持各行业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开发旅游产品,鼓励业态创新、服务创新,丰富和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事实上,以 “旅游 +” 为纽带的变革已在贵州全域深度铺开。从山水间的沉浸体验到村寨里的赛事狂欢,从科技赋能文化到多业融合的消费场景,一系列创新实践正让 “到此一游” 的浅层观光逐渐沉淀为 “深度停留” 的沉浸体验,引领游客在互动中感知黔贵大地的山水人文。
奇绝山水好看更好玩
盛夏的荔波小七孔,鸳鸯湖如一块温润的绿宝石。江苏游客夏芸轻划透明玻璃船,船底鱼群倏忽游过,翡翠色的水波随桨声漾开。“原以为只是来打卡‘人间绿宝石’,没想到能解锁这么多玩法。” 她笑着说,已订好民宿,打算用两天时间探秘这片山水的更多可能。
小七孔景区内鸳鸯湖游船。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小七孔景区共接待游客282.65万人,同比增长4.14%。景区内二次消费转化率达42.07%,二次消费收入增长17.10%。“‘流量’变‘留量’,靠的是让游客‘玩得透’。” 荔波县金鑫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全利介绍,景区推出的 “一票七日制” 打破时间束缚,在此基础上,既有踏瀑戏水、鸳鸯湖游船等亲水项目延续经典,又新增丛林速降、丛林蹦极等刺激体验。大七孔古桥区域,皮划艇、水上飞人等项目次第铺开,满足不同客群的游玩需求。
汇集了3个世界自然遗产、5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黄小西吃晚饭”,道尽贵州风光的精华。近几年,贵州着力推动“黄小西吃晚饭”重点景区提质增效,让游客与山水深度“对话”。
《再回西游》实景演出。图源网络
夜幕降临,安顺黄果树景区内的陡坡塘瀑布别有一番景致。以经典名著为蓝本,融合现代科技,沉浸式实景剧《再回西游》为游客呈现一场奇幻的西游之旅。“白天观瀑赏景,夜晚入戏沉浸”,这方山水已形成昼夜联动的游玩新场景。“我们不想让游客只做山水的旁观者,而是要让他们走进风景里,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安顺旅游集团大黄果树夜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飞表示。
沉浸业态入戏更入心
暮色笼罩都匀秦汉影视城,灯笼如星点亮起,“我在都匀当明星”暑期夜游活动拉开序幕。《花神巡游》的宫灯队伍缓缓穿行,衣袂翻飞间,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哪吒闹海》的特效火光划破夜空,《十面埋伏》武打招式虎虎生风,机甲 NPC 与古装行人擦肩而过,硬核科技与古风雅韵在此奇妙交融。
“我在都匀当明星”暑期夜游活动现场。都匀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换上汉服拿到‘银票’,在‘百戏坊’和 NPC 对戏时,真像走进了古装剧的片场。” 重庆游客陈菲刚完成闯关任务,脸上还带着未褪的兴奋。
当旅游从 “看风景” 转向 “品体验”,沉浸式业态正重构游客与目的地的关系,人们不再满足于听故事,而是渴望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在互动中感受文化魅力,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
在贵州,沉浸式夜游、沉浸式街区、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等旅游业态早已遍布。铜仁中南门古城,锦江画舫载着游客穿行灯海,岸边村歌会的旋律与美食市集的香气交织;镇远舞阳河上,《舞水月明》以光影为笔,将王阳明的哲思随波流淌,水雾中仿佛能听见千年回响;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AI 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带领游客沉浸式 “重走” 长征路……
“红飘带”场馆内上演的一场沉浸式演出。 受访者供图
“‘红飘带’以数字文旅资源为基础构建沉浸式长征文化体验场景,使得年轻一代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亲身参与到长征故事的‘再现’中,建立起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贵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启阳说,一年多来,“红飘带” 已成为众多年轻人打卡的文化地标。
乡土赛事够燃更留客
7月26日的榕江,新铺的草坪散发着青草香,村超球场被欢呼声浪淹没。当罗伯托·巴乔与罗伯托·卡洛斯两名国际足球明星出现在球场,全场沸腾的热浪几乎要掀翻顶棚。数据显示,7月26日赛事重启当日,榕江县吸引省内外游客超18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4.447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村超”球场上方烟火绽放。彭震 摄
这场狂欢的背后,是贵州 “村字号” 赛事持续释放的聚流效应。从榕江 “村超” 赛场边侗族大歌与进球欢呼的交响,到台江 “村 BA” 赛场芦笙舞与篮球战术的碰撞,再到三都 “村马” 赛道旁水族铜鼓与奔跑脚步声的和鸣,这些扎根乡土的赛事早已超越竞技本身,它们是民族文化的展演台,是民俗风情的体验场,更是乡土情怀的共鸣地,共同编织出独特的 “体育+文化” 赛事网络,让游客在热血沸腾的竞技中,自然而然地对这片土地生出眷恋。
数据显示,三都自治县自今年元旦以来共举办贵州“村马”赛事9场次,吸引游客113.08余万人次,同比增长22.14%,旅游综合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45.11%;台江县今年1月至6月,客流增长势头不减,接待游客191.45万人次,同比增长22.9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8亿元,同比增长13.61%。
“村马”赛场上骏马奔驰。三都水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国际旅游管理系主任徐刚认为,作为首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贵州依托喀斯特地貌的独特优势,以山地运动为切入点,构建起“体育引流、旅游增值”的融合发展模式。从国际赛事到民间竞技,从专业赛道到乡野绿道,体旅融合正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杠杆。赛事经济释放乘数效应,体育赛事与文化展演、民俗节庆的有机融合,使游客日均停留时间延长至2.8天。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黄若佩
编辑/赵珊珊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