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不断的细雨最容易引发人的遐思和怀想,于是撑把伞在雨中徜徉成了心中久久放不下的夙愿。而这个夙愿,就在这个7月的阴雨天里,就在家附近的莲池边上美美地、惬意地实现了。
正值大暑闷热时节,也正是雨水连连的季节,除了高温,雨水便是当下的“主角”。那几天,一场缠绵的雨一直下个不停,好像是理解了人们倍受酷暑煎熬的心情。早上从梦中醒来,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窸窸窣窣的雨声,让整个清晨显得格外安静和温馨,在这一片安静里,不由地把我到雨中徜徉的想法猛烈地激发出来。“到莲池边上散步去。”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那就走吧。”妻子的回答同样干脆利索。于是,一次“说去就去”的“雨中莲池之旅”就成行了。
莲池就在家的东南方向,距离只有1公里的样子,它位于县政府大楼的正南方,离大楼也就是二三百米远,这个距离不远不近刚刚好。我能看到,大楼正前方广场上的红旗迎风烈烈,大楼上方的国徽清晰可见、庄重威严,好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莲池,我是经常来的,因为这里有池有莲有湖水,是市民绝佳的消遣之地,早晨晚上人们在莲池边的空场上跳广场舞,激情的舞曲和着整齐的舞步,好不惬意啊。不喜欢跳舞的人们,就围着莲池的四周散步,或快或慢,或急或缓,全都由着自己的心情。这里更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嬉戏,尽情释放着青春的朝气。只是近段时间以来,连续的高温让人们与它之间有了距离,总是不敢贸然冲进这炽热的阳光里,即使是在晚上也有不少人不想被那一股股的热浪所包围,也就不去“享受”无边无际、密不透风、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桑拿”了。
在雨中到莲池边散步,也不是人人都想来、都愿意来的。当我和妻子执伞并行在莲池边上时,莲池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只有清风细雨为伴,莲池两边的树木也像是“露”出了诧异表情,树叶上未曾掉落的水珠就像“瞪”得大大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我们,看我们款款而行,享受这久违的清凉。
雨中的莲池真的好安静,这也让我有机会仔仔细细、完完全全地观赏一下熟悉而又陌生的莲池了。说它是池,其实并不十分准确,它只不过是县城新区广场镜湖的一部分,在湖的北面以桥隔开,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圆形区域,因此就谓之“池”了。莲池不算大,直径只有几十米,北面是一个广场,广场中间是空地,两侧是树木绿植,高俏的有白蜡、龙爪槐,低矮的是松树、冬青,虽然高低不齐,却是错落有致。南边以桥为界、与湖相隔,这里成了人们最愿意来的地方,行走在桥上两面皆是水,桥面在脚下延伸,人如同在水上悠然地飘着。微风轻拂,人在湖水中荡漾,如入仙境一般。
因为下着雨的原因,原本热闹的场面换成了另一番景象,现在整个莲池和莲池的四周都是空荡荡的,只有细雨、清风和池中微动的波纹在和我打着招呼,用它们独有的热情回馈着我对它们的热爱。经过一夜细雨的清洗,树木、路面都是洁净的,一窝窝浅水被地面温热了,脚踩在上面暖暖的,从下到上透着舒坦。就在这样的惬意中我又像是回到了童年——无忧无虑在雨中行走的童年。走在湖与池相隔的桥面上,我不自禁地就想到了神话故事中那些“断桥”的片段,这样细雨朦胧的诗情画意,别说是少男少女,就是我这知天命的年纪也仿佛回到了青春懵懂的年代,有了“人面桃花”的情愫,一时间傻傻分不清这里是鲁北大平原还是情意绵绵的江南了。
这时的天空如同罩上了一口大锅,锅底是暗灰色的云层,只有在远远的锅沿上才露出灰白色的天际。把眼光收回到地面,远处的湖水也是暗灰色,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此时、此景、此情,不自觉地就与古代大文豪来了一次心灵的契合。无缘无故地想到,如果自己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身处此景,也能写出这样传诵千年的诗句吗?
名曰莲池,必定有莲。望向莲池中央,其中确有莲的身影,但没有接天莲叶的震撼,也没有映日荷花的盛况,更没有很多地方“十里荷塘”的盛景,只是在莲池的中央部分突兀地生出了一大簇荷花。今年的荷花比往年开得好像是晚了一些时日,到7月中旬,荷花才开得像些样子,叶子开始硕大了,碧绿了,茂盛了,葳蕤了;荷花花色艳丽动人,黄的菊黄,红的鲜红,白的雪白,还有的花是一半红一半黄。面对这样艳丽的花,不由让人怀疑这是真的花吗?而这雨中的荷花,又让我与东坡先生有了共情。“微雨过,小荷翻。”这细细的雨丝,使那娇嫩的荷花有了灵动之感,那微雨如轻柔的小手,把轻灵的荷花随意拨动,而这荷花又如羞涩的少女,柔软的身姿随着细雨微风翩翩起舞,霓裳羽衣,惊鸿游龙,舞姿婀娜,一池楚楚动人之态。雨中的荷花一下子就有了“出水芙蓉”的韵味,经过雨水的濯洗,无论是荷叶还是荷花格外精神了、清新了,绿得亮眼,红得鲜艳,仿若那天下绝色的美女令人羞于直视,但又从心底透着爱怜。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这可爱的莲池同样不是以莲的众多而取胜,就是这一大簇的青绿和鲜艳就足够了。意境到了,人们就能从中欣赏到“心中的荷”了。为了突出莲池的意境,人们在莲池四周的围栏上以莲喻廉,把包拯、海瑞、范仲淹等历史上著名廉吏的生平、名句刻记于上,并把法律法规中有关清正廉洁的条文刻记于上,以此来警示人们要保持莲花的情怀,为人要清正,为官要廉洁,就像周敦颐写的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一刻,莲池又成了教化育人的地方,让人们在休闲游乐中、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廉洁教育。这也是我喜欢到莲池来的个中原因之一。做一个洁净的人、正直的人、坦荡的人,做一个无愧于天地的人,那样就有了莲的气节,有了荷的心性,虽然不一定有多大的作为,却是一个坦坦荡荡、一个心底无私的大写的人。
我爱这池中的莲,也同样爱着莲池的雨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