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的,是不被生活吞没。
“你骑车这么远,不累吗?”
“周末不睡懒觉,起这么早干嘛?”
“花那么多钱买车和装备,不觉得浪费吗?”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只是笑笑,不太想解释。不是因为不想回应,而是有些东西,骑过的人自然懂,没骑过的人很难明白。
骑行这件事,看起来确实“很费劲”:得早起,晒得黑,腿酸屁股疼,有时候一出去就是几十公里,还不如在家吹空调、刷剧、点个外卖来得舒服。
可是,如果我们所有的行为都追求“舒服”二字,那日子过着过着,就像泡在温水里的青蛙,麻了,钝了,也困住了。
我开始骑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不想被生活吞没。
人一旦步入成年,时间仿佛不再是自己的。每天从睁眼开始,就是上班、会议、应酬、家庭琐事、孩子作业……我们像一台全天候运转的机器,按流程完成每一项任务。久而久之,你开始变得不快乐,不是有多痛苦,而是你逐渐感受不到自己。
而骑行,是我保留下来的“私人空间”。
没有KPI、没有人催、没有任务清单。只有我、车、和一条通向未知的路线。车轮一转,就像把我从那个“被安排”的世界里抽离了出来。在路上,我不用说话,不用讨好谁,也没有人打扰我。哪怕是骑着骑着突然被雨淋了,也觉得爽快——因为至少,这片雨是我自己“选”来的。
很多人问我,骑行到底图什么。说实话,我图的不是瘦十斤,也不是变强多少。我图的,是一种“我是我自己”的感觉。那种感觉特别难得。
你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被允许这样不功利地活着。我们太习惯给所有行为找意义、找回报了——读书是为了考试好;交朋友是为了拓展资源;出去旅游是为了拍照发圈。你什么时候做过一件事,只是因为你想?
骑行,就是我对抗这种“意义绑架”的方式。
而且骑着骑着,我发现身体在变,情绪也在变。以前遇到点烦心事就想摔门、沉默,现在我只想上车,往外骑个十公里。风一吹,眼泪也不想掉了。骑行不是逃避问题,而是让我先整理好情绪,再去面对。它教会我: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立刻解决,有时候绕个远路,也许更快到达。
当然了,我承认骑行会上瘾。你会开始关注天气预报,琢磨路线,看新出的头盔有没有升级透气孔。你会在凌晨四点偷偷设好闹钟,盼着早点出发,抢到那个没有行人的晨光。你会站在坡顶,听着自己呼哧带喘,却觉得“好像活着”。
这成瘾,不是坏事,而是一种“精神自救”。
骑车的人都明白,骑行看似在远离城市,其实是在靠近真实的自己。你会在路上遇见陌生人微笑致意,也会在一个午后的公路边因为光线太美而停下来拍照。那些温柔的细节,会帮你重建对生活的信任。
所以,如果你也总觉得自己快被生活掏空,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去骑一段路。不用快,不用远,也不用担心装备够不够好——重要的不是起点或者终点,而是你终于上路了。
因为人生最怕的,不是累,而是站在原地,看着日子一天天流走,却从没真正为自己活过一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