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离开武山县鸳鸯镇后,翻山越岭,来到了礼辛镇。红色礼辛镇,位于天水市甘谷县西北部。
红军五过甘谷,四次过礼辛。礼辛镇成为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石庄沟上的这座红军桥,当地人又称“烈士桥”。
这座礼辛镇三烈士纪念馆,位于陈庄村,它既是当年“红四方面军陈庄指挥部旧址”,又是为纪念本地牺牲的“三陈”(陈益清、陈保豆、陈世昌)烈士纪念馆。
游览榜罗镇革命遗址
离开甘谷礼辛镇,30公里后,就来到了红军长征史上赫赫有名的榜罗镇。
榜罗镇位于定西市通渭县境内,这里紧挨着天水市。离通渭县城有55公里的车程。
通渭县地处黄土高原,境内既有绵延数百里的战国秦长城,也散落着大大小小近1000座古堡, 因而让通渭有了“千堡之乡”的雅称。
“党家堡”,因为红军长征时在此进行了著名的党家堡战斗,从而让它成为了通渭县众多堡子里的佼佼者。
党家堡在榜罗镇的制高点文峰村,堡子前面就是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和榜罗镇会议旧址。
红军长征在哈达铺时,毛委员说出了“到陕北去”的话,但那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等到榜罗镇会议上,才集体正式做出一“把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伟大决策。
榜罗镇会议,也成为了继贵州遵义之后,第二个正确决断中国革命发展、指明中国革命走向的“红色圣地”。
在榜罗镇内这块打麦场的百年核桃树下,毛委员作了整军动员,并首次朗诵了《七律·长征》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遗憾的是,进入“红军司令部及警卫团驻地——党家堡”的小门儿被锁上了,一块“游人止步”的牌子,让游人只可远观,无法登上党家堡的高处,留下了的遗憾。
榜罗镇圆咀山公园
在榜罗镇的圆咀山顶,有一座红军长征纪念馆,与山下的榜罗会议纪念馆遥相呼应。主馆建筑以八角红军军帽为设计原型,馆内陈列有毛泽东、周恩来及十大元帅铜像,通过实物场景再现了长征历史场景。
甘西大地厚土,苏区人民情深,猎猎红旗招展、红色人潮涌动。榜罗镇圆咀山公园,地势高,建筑宏伟,非常引人眼球,老远都能看见它的存在。
甘肃境内的梯田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令人神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