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山水文脉拓文旅高质量发展新途
苗云辉
1.让“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打破地域与业态的壁垒。借鉴“高铁旅游专线”模式,以张吉怀高铁为轴,串联各县(市、区)核心景点,推出“古城探秘”“红色记忆”“生态康养”主题线路,让游客“一站购票,全域畅游”。打造洪江古商城商帮议事、黔阳古城“芙蓉楼诗歌会”等沉浸式夜游场景,让夜间经济成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磁石”。
2.让“文化基因”长出“时代触角”,激活传统资源的现代表达。可将侗族大歌与现代艺术结合,打造“侗族大歌+交响乐”跨界演出;把辰河高腔与实景演艺结合,以沅江为舞台、群山为背景,再现“沅水号子”的航运历史。善用数字技术,避免简单的“参观陈列馆”模式,让尘封的历史“活”起来。
3.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生态。生态旅游不能停留在“看风景”的初级阶段,要转向“体验生活”的深度模式。可借鉴“民宿+农耕”模式,如溆浦让游客参与“插秧种稻”“古法造纸”、会同依托粟裕故居开发“红色研学+农事体验”项目,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促进体育发展 开展全民健身
刘欣欣
1.开放体育场地(馆)。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均应破除藩篱,以开放的姿态欢迎真正的健身者,对不同对象可采取免费、优惠或有偿开放方式。积极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冠名、合伙制、捐赠等形式参与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开放工作。
2.新、改建体育场地。根据《体育公园配置要求》,在人民公园、隆平植博园、粟裕公园等各大公园因地制宜兴新建配套体育场地设施。在各大休闲广场适当融入体育场地,在闲坪空地改建球场。各个街道、社区体育场地应布局合理,均衡配置,形成15分钟健身圈。
3.广泛积极宣传。号召市民从“牌桌、酒桌、电脑桌”走出来,积极到体育场地(馆)参与体育锻炼,让踢球、打球、游泳成为市民互动的新场景,让全民健身成为生活新常态,让健康生活成为新风尚。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补秀梅 整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