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高温的持续攀升,“清凉经济”成为各地竞相挖掘的消费新蓝海。凉山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人文底蕴,不断解锁“清凉经济”新的打开方式。
这里,海拔赋予的舒适气温是基底,山水交织的生态画卷是舞台,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亮色。从泸沽湖的碧波泛舟到火把节的热烈欢腾,从螺髻山的温泉康养到乡村旅游的特色体验,凉山将“清凉”从一种体感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经济动能,不断激活夏日经济,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资源禀赋 筑牢“清凉经济”根基
凉山的清凉源自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全州境内山峦起伏,森林覆盖率高,众多高山湖泊星罗棋布。盐源县泸沽湖,海拔2690米,夏季气温20℃左右。湖水清澈湛蓝,周边群山环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客们可乘坐猪槽船,荡漾在碧波之上,微风拂面,暑气顿消。还能走进摩梭人家,在木楞房的烟火气中了解独特的走婚习俗,亲身感受那份流淌在日常里的质朴与宁静。
普格螺髻山九十九里温泉瀑布闻名遐迩。温泉自山巅奔涌而下,织就层层叠叠的瀑布群,水温常年恒定在40℃左右。盛夏时节,游客浸入温温的泉水中,既能舒缓疲惫身心,又能沐浴在瀑布飞溅的水雾里,感受丝丝清凉——这份“冰火共生”的奇妙体验,是夏日独有的惬意。此外,周边林海苍郁,负氧离子浓度极高,漫步其间,仿佛置身于天然大氧吧,令人心旷神怡。
越西县的水观音景区也是避暑的好去处。景区坐落于越西县城南部5公里的中所镇,水源来自金马山山腹的地下河。潭水面积万余平方米,由地下涌泉汇聚而成,长年不息,水深幽奇,凉气袭人。沿着溪边的小径漫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微风的轻拂,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此外,周边的农家乐也是一大特色,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烤乳猪、坨坨肉、酸菜鸡、荞馍馍等风味小吃,这些美食既能满足味蕾,也能让游客更深入体验到当地的民俗风情。
场景创新 激活“清凉经济”动能
除了自然景观,凉山还通过创新文旅活动为夏日清凉经济注入活力。火把节作为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今年7月11日至8月18日,凉山以“激情火把节・最炫民族风”为主题,启动“五彩凉山·夏季清凉”文旅季,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西昌火把狂欢夜更是重现“万人执火、踏歌而行”的壮观场面。游客们手持火把,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同时,火把节期间还举办了彝族选美大赛、精品文艺展演、民俗竞技等活动,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到了彝族文化的魅力。
同时,凉山打造了多条特色旅游线路。“五彩凉山·夏季清凉”康养度假之旅将邛海的自然风光与建昌古城的历史文化相结合。白天游客可以在邛海湿地公园漫步,欣赏湖中的荷花,观飞鸟翔集;夜晚则可以走进建昌古城,穿梭在古街古巷,感受古城的烟火气息。“彝海结盟·筑梦航天”研学之旅串联起卫星发射基地与红色记忆,让游客在了解航天科技的同时,也能缅怀革命先辈。“情定女儿国·探秘香格里拉”寻梦之旅沿着泸沽湖展开,带领游客探寻神秘的摩梭文化。“蜀风滇韵·冰川温泉”人文揽胜之旅在螺髻山巅描绘云雾奇观,游客既能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又能享受温泉的滋养。“燃情火把·情醉凉山”彝族风情体验之旅用火把照亮谷克德的星空,让游客深入体验彝族的民俗风情。
为进一步刺激消费,“五彩凉山・夏季清凉”文旅季期间,全州配套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涵盖住宿、餐饮、景区、购物等多个场景。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游客的旅行成本,还带动了当地商家的积极性。许多酒店推出优惠套餐,餐饮商家也纷纷推出特色菜品吸引游客。同时,各大景区还通过举办音乐节、露营节等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
消费热潮 “清凉商品”引领风尚
夏日消费市场,“清凉商品”持续走俏。从防晒用品到解暑美食,从户外装备到特色文创,各类贴合夏日需求的商品销量节节攀升。
夏季光照充足,加之人们多在户外游玩,防晒与解暑类商品成为消费市场“主流”。在西昌市各大商场、超市及景区便利店,防晒衣、遮阳帽、冰袖、墨镜等防晒装备被摆放在显眼位置,款式从成人款到儿童款一应俱全,材质上更注重透气、轻薄与防晒指数,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据西昌市区内某大型超市负责人介绍,入夏以来,防晒类商品销量同比增长超60%,其中,兼具时尚感与实用性的户外品牌防晒衣最受青睐。
解暑降温类商品同样热度高涨。无论是在市区的超市、景区便利店还是街头小卖部,最热闹的角落莫过于陈列着各式冷饮的冰柜前,透明的玻璃门后,冰镇矿泉水、冰镇饮料码放得满满当当,鲜榨橙汁、西瓜汁等现做饮品也被装进密封杯,裹着冷凝的水珠,刚摆上柜台就被抢购一空。
便携式小风扇、手持喷雾、清凉贴等“物理降温神器”也成了消费者的出行必备。这些小物件虽单价不高,却精准戳中了消费者在户外长时间活动的需求。商家们也趁机推出组合销售“套餐”,“防晒口罩+小风扇”“清凉贴+防晒冰袖”等“套餐”,既方便了消费者,也让“清凉消费”的热度持续升温。
与此同时,餐饮住宿行业也借势“清凉经济”东风,同步迎来消费旺季。从乡土气息的农家乐到格调雅致的精品民宿,从烟火缭绕的小吃摊到颇具格调的高档餐厅,全域消费场景持续升温,构成“清凉经济”的重要支撑。不少农家乐还推出“采摘+烹饪”体验活动。在那里,游客可亲手采摘蔬菜、水果,再由店家指导制作农家菜,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人均消费较普通就餐提升三成以上,部分热门农家乐需要提前预订。(记者 任艳娥 寒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